“十四五”的这五年,天门以高质量发展为纲、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刃,聚焦跨越赶超发展破难点、聚焦增强社会活力疏堵点、聚焦解决民生问题祛痛点,书写了一部兼具力度、深度与温度的发展画卷。五载耕耘,天门锚定建设新时代侨乡的发展目标和打造“一城四基地”的功能定位,将237项改革事项转化为澎湃动能,以5个国家级、4个省级试点打造改革标杆,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多项指标增速领跑全省,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了天门力量。《决胜收官“十四五”跨越赶超“十五五”》系列报道,《改革赋能赶超路——我市“十四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综述》今天播出《产业突破经济增长动能足》。
在化纤纺织产业园内,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已投产的9个项目正开足马力赶订单,预计全年将新增产值100亿元。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的产业热土,曾是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空白地带”——回溯十年前,天门服装还深陷在“来料加工”的困境,服装企业90%的面料依赖外购,生产周期动辄半个月。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改革思维破解产业痛点,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成功引进投资80亿元的化纤纺织产业园,填补产业链关键缺口,推动天门从传统“服装加工户”转型为“面料供应商”,正加快建设全省最大的化纤纺织产业园。
在纺织服装领域,我市更以电商赋能重构产业生态,形成“周边制造、天门网销”的格局。数据显示,我市服装电商交易额从2021年的70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513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700亿元。央视《新闻联播》两次深度聚焦我市服装电商产业。
如果说纺织服装是天门产业的“压舱石”,那么绿色循环产业便是改革催生的“新增长极”。两年前,我市在绿色循环领域尚无规模性产业布局。如今,坚持以“无中生有”的改革思维,前瞻布局绿色循环产业,规划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仅两年时间,产业园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全年产值可达200亿元,正加速向全国重要再生铝制品加工基地迈进。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同样以改革为钥打开农业现代化之门。依托传统农业大市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全省最大粮食加工企业、“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庄品健集团,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今年营收有望达20亿元,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改革赋予产业动能。五年来,我市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大抓产业、大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倍增,“一企一策”提振企业信心,推动“一主两新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纺织服装、循环经济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储能五个百亿级产业园加快形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省第一。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