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告别春晚: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文/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13年,她和这个舞台,已经成为了一体。

在报幕时将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已经去世的“马季”,她站在风口浪尖被吐槽炮轰。

那是她最晦涩的一届春晚,她没有参加庆功宴,哭着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后来,她在公开场合接受马东的采访,郑重道歉。据我所知,那之后她没再在主持的节目中出过错。

她曾经备受争议。

给刘谦当搭档表演魔术时被指穿帮,她被网友嘲讽为“托儿”,说她没有专业精神。董卿在接受采访时,只解释了一句话:作为主持人,就是要把最好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只要观众喜欢,我愿意做这种托儿。印象里,那是她少有的言辞犀利。

而最令人难忘的,是她留下的美丽芳华。

她的温婉知性、落落大方,笑起来月牙一样的眼睛,在那么长的时间里,给了我们除夕夜最温存的记忆。

《挑战不可能》里,有一期专门为董卿设计的挑战。

那是她主持过的13届央视春晚的照片,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董卿说:这一次,不是为了挑战,而是为了回忆。

去年的春节,董卿上了两次热搜:

一批人追着问她春晚的口红号,一批人爆搜她上诗词大会的视频。

美与灵魂,女人想拥有的两个关键词,她都占全了。

《中国诗词大会》上,面对一大票单词量惊人的学霸,董卿的表现堪称惊艳。她在诗词文化方面的积淀令人惊诧,对每个选手的点评居然用的都是古文诗词,很多人因此被她实力圈粉。

你的气质里不仅藏着你擦过的口红,也藏着你读过的书。

没有谁,比董卿更适合诠释这一点。

在40+的年龄,董卿开启了另一种工作状态,那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春晚之外的董卿。

2017年,董卿作为独立制片人的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开播,成为同时段国内综艺最有话题性的霸屏者,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的董卿,被赞誉为综艺主持的“清流女神”。

在《朗读者》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背后,藏着的是董卿的故事。

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爸爸从小到大严苛的家教,从识字开始董卿就每天抄成语、故事,初中开始每四五天读完一本名著,她收到的礼物永远是书。父亲希望她更多地用心在读书和学习,她不能照镜子,不做新衣服,要坚持雷打不动的跑步锻炼,很小就开始勤工俭学。

那个“腹有诗书气自华”背后,是一个在严苛的教育下活出了韧性的董卿。

很难想象,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一个全中国最红的女主持,卧室里没有电视机,没有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每天睡觉之前雷打不动的习惯是一个小时的阅读。

她说:“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她说:“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那是她最喜欢的一句话,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

所以,她去尝试不同的节目,做独立制片,为了做《朗读者》,她亲自选择了国内顶级的团队,从酝酿到最终上线花费了整整两年,她常常整夜都不睡,看到北京从凌晨1点到凌晨6点的太阳,机房成了她的家,她只曾经用来拔眉毛的镊子,开始去拔头上的白发。

董卿退出春晚的消息下面,很多网友留言说:董卿今年终于可以不用再吃速冻饺子了。

第一次主持完春晚的董卿,下了台就问大家去干吗。有的人爸妈在等、有的人爱人在等、有的人朋友在等,只有董卿,回到自己租的房子里,等着自己的是冰箱里的一袋速冻水饺。

很多年里,她的除夕夜都是用一盘速冻水饺度过的。

这或许就是主持人的宿命,台上越是绚烂光鲜,台下越是寂寞冷清。

作为前辈的倪萍,曾对董卿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管你现在多孤独,多寂寞,多么没有男朋友,多么没有钱,多么没有家,多么没有爱,多么没有温暖,都特别值,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这个综艺舞台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的地方的主持人,这是你的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董卿说,后来很多年,她经常会想起倪萍大姐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她对付出的所有,无怨。

也是在那次的节目中,董卿曾给倪萍提过一个问题:

台上万众瞩目,台下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最终,是13年后的她自己给出了答案:

“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他什么时候上场,还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活得最漂亮的那种人,是随时都在准备重新开始的人。

不放弃探索世界的热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就不会惧怕被别人忘记。

春晚主持阵容发布后,董卿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消息:

里面有一句话,最触动我:

撕掉标签,也不再计数。

也许大多数人努力着拼命着的,都是为了某个可能带来掌声和名利的标签,如同13年春晚主持之于董卿,但只有那些不害怕撕掉标签、不害怕换一个路口重新出发的人,才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董卿曾提到,她很喜欢女作家刘瑜写给女儿的一本书《愿你慢慢长大》,想把她喜欢的两句话送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