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冬天的滋味


11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节气——小雪。


这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或正在入冬。要知道,从气候学上讲,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摄氏度才算作冬季。因此,南方很多地方离冬天还很远呢。


但是即将到来的一股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也将使南方很多地方离冬天更近了。冷空气会给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方带来小到中雪,更会一扫华北地区的雾霾,还给人们一片蓝天和清新的空气。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节气是有味道的。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乡生活,但故乡在它的儿女身上最深刻的烙印就是味觉记忆。你的冬天是什么味儿的?


也许北方很多人会觉得,冬天是一股煤炉子的味儿。烧煤采暖,农村地区还要烧煤做饭,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状况。冬天的空气里总弥散着各家各户小烟囱汇集起来的煤烟味儿。到了这几年,煤烟味儿少了,雾霾却多了。


让人略感欣慰的是,这个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总体还算不错,尚未遭遇去年那样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不少人都说,真的感觉到今年冬天的空气比去年好了不少,提前买下的空气净化器、囤好的口罩都还没派上用场呢。


这个好现象是人努力和天帮忙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换回蓝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措施——300多万户进行煤改气、煤改电,淘汰了4万多台燃煤小锅炉,整治了数万家“散乱污”企业,严格管理重型柴油车,制定了更加细致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实现“一厂一策”……


当然,老天爷帮忙也不容忽视。截至目前,这个冬季的气象条件还是比较有利的,静稳天气少,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的各项措施还须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下去。


跟鼻子闻到的味儿不同,舌尖上的味道能带给人们满心欢喜。人不分南北,一到各个节气,都关心吃点什么时令吃食,仿佛这样更有仪式感地进入一个新节气,才对得住辛苦忙碌的自己。


冬天也许是甜的——糖炒栗子、冰糖葫芦、烤红薯、冻梨、柿饼……这都是冬天的馈赠。这些食物并不是冬天才能有,但是只有在寒冷的冬天吃,热乎乎的糖炒栗子、烤红薯才能更好熨帖心灵,冰糖葫芦的糖才能那么嘎嘣脆,冻梨柿饼才能有它独特的风味儿……


冬天更是咸的——受千百年来饮食习惯的影响,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甜味儿毕竟是少见的,更多见的还是咸味儿,说白了就是一个字——腌。


素的,有各式各样的咸菜泡菜。东北人民用大白菜加上红红的辣椒和盐巴做泡菜,用来拌饭、做泡菜饼、泡菜汤都是极好的;或者干脆是“翠花上酸菜”,那可能就是一盆热乎又下饭的酸菜白肉。其他地方各种腌萝卜、芥菜、雪里蕻更是花样多。


荤的也不少,腊肉、腊肠、熏鱼等不一而足。以腊肉为例,这是湖北、四川、湖南、江西、贵州、陕西等地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说,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趁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


不过,这些带着浓浓地方特色、时令风味的美食,近年来却屡屡在健康方面受到质疑。由于腌制食品含盐量高,对高血压人群是非常不好的。更重要的是,让腌制食品广受指摘的是其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这是重要的致癌物质。营养专家建议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由于腊肉腊肠本身多使用猪肉制成,猪肉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农业部每年组织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对猪肉中可能存在的药物残留及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进行检测。2016年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为99.5%,2017年前三季度猪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为99.8%。应该说,总体上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


不少地方冬储大白菜等生活习惯仍在延续,但随着我国设施农业兴起、物流业发展、储存保鲜技术进步,在冬天吃到新鲜蔬菜水果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咸菜和腌肉,是许多人记忆中的味道,也许这种味道终将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