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迈进新时代 再谱幸福歌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四化同步”示范区
图为:陆羽故园(邓昭学 摄)
图为:湖北宇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为:蒋场菊花
图为:天门高新园
西江两岸歌盛世,陆羽故里迎宾来。
第三届楚商大会天商峰会16日至18日在天门举办,天商联合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等500多名企业家相聚天门,畅谈新时代,纵论新经济,一大批项目将在会上签署合作协议。
党的十九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天门的光荣使命。
战鼓声声催人急。天门市委认为,“党的十九大指明了前进方向,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天门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展现天门担当作为、贡献天门智慧力量。”
重任在肩,只争朝夕;三乡宝地,同心聚力——
登高望远、全域规划,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工业引领、三产融合,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补齐短板、互联互通,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生态优先、环保共抓,推进城乡绿色生态发展一体化;
统筹配置、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兜牢底线、民生为本,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探索创新、先行先试,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
站在新起点,拥抱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天门踏上谋求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征程,翻开了谱写中国梦的天门篇章。
工业优先 夯实产业底盘
没有现代产业的支撑,城乡一体化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天门是传统农业大市,工业一直是短板。
近年来,天门强化工业优先、招商优先、项目优先、环境优先“四个优先”意识,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业总量不断做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总量、优增量、活存量、提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工业引领、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
要想引蝶来,还得百花香。天门今年除了继续开展发展环境“百日整治”、项目建设“百日会战”之外,增加了服务企业“百日亲商”和招商引资“百日竞赛”两个内容,吹响“四百”活动集结号。
在优增量上,天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投资强度、税收额度、就业广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保程度、能耗限度“七度”标准,坚持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招商,开展专班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精准招商,引进了一批有税收就业贡献、有竞争力与带动力的新产业、新项目,为天门跨越发展积蓄动能。
今年以来,天门26个乡镇、76个单位打擂台比拼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辛勤耕耘结出硕果累累——
徐工集团、芯创半导体、361°、瑞亚特装备、宇电新能源等一批知名企业十亿级项目落户天门,今年新签协议项目159个,同比增长42%,计划投资额270.17亿元;新动工项目129个,计划投资额301.79亿元。1至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7.5亿元,同比增长16.5%。
实施技改扩规,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天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壮大纺织服装、机电汽配、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更新工程、“两化融合”工程,实施重点技改和产业升级项目30项。
景天棉业引进意大利自动络筒机和细纱机,能耗下降15%,产销提升20%。稳健医疗淘汰落后纺纱产能,投资6亿元建成4条、在建2条全棉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步入“全棉时代”。“既争第一,更争唯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天门市全力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抢占发展先机。
益泰药业生产的肝泰乐国际市场占有率达55%,成为全球最大的葡醛内酯生产和出口基地。天门纺机的并条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人福成田的匹得邦牌外用皮肤药国内综合占有率39%。延安药业的麝香草酚、德远化工的吐纳麝香均为国内独家生产。
新格局催生新动能,新产业厚植新优势。今年以来,以申安、通威、追日、天明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稳健、四维科技、柏兴万国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芯创、芯固、晶丰为代表的光电子产业;以宇电、诺邦、九邦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以芳笛、润驰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天门五大高新产业,置换粮棉油产业,重构经济版图,后劲可期。
乡村振兴 念好“五字经”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天门,农业是优势,也是发展潜力。近年来,天门坚持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化、绿色化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念好“调、强、促、建、改”“五字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调方式、调结构、调路径。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优化种养殖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探索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特色,调减棉花、油菜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以国家级泥鳅繁育基地四海水产为龙头的10万亩“稻鳅共作”,抗癌抗衰功效突出的2000亩树莓,万亩菊花和半夏等中药材,10万亩“土人参”萝卜、7万亩花椰菜、5万亩高白藜芦醇含量花生等养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强基础、强主体、强科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加工转化、促品牌打造、促增效增收。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物流链为重点,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景天棉业、庄品健、天丰惠农跻身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强五十佳”。天门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率达到3.1∶1;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省领先,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平台、建基地、建体系。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华丰、天海龙等平台做大做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计战略,建设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核心,建立科技支撑的生产体系、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规模现代的经营体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等。
改革体制机制、改变思维模式、改善动能业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域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
天门着力优化城乡化一体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生产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
坚持规划引领,以“全域天门”理念指导“多规合一”,天门科学确定城镇体系和规模功能定位,突出中心城区、特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三大重点,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岳口、天门工业园为副中心,以荷沙线、皂岳线为“一横一纵”轴线,建设小板、黄潭、九真3个卫星镇,皂市、多宝、干驿、张港4个区域中心镇,建设新型社区100个,构建吸纳百万人口的“一主两副多节点”城镇空间格局。
坚持“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以业为先”的城镇建设理念,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建设品位,增加文化内涵,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
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加大干线路网升级改造、连通配套力度,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路站渡运”一体化,加快实现全市农村路网全覆盖和农村公路无缝对接;推进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一体的快速交通体系和便捷、优质、廉价的城乡公交网。
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电力网络结构,实施“气化天门”行动,逐步完善城乡供水管网体系,力争5年内实现城乡供电、供气、供水一体化。
历经2016年洪灾考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刻不容缓。天门大力推进“一江三河”工程,实施汉江、汉北河、天门河、皂市河、沉湖、华严湖等河湖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业抗旱排涝防灾减灾能力。
追赶互联网+经济,天门先后引进阿里巴巴、网库、京东、邮乐购、供销e家等国内外大型电商平台,与本地企业建立行业门户、企业门户,初步形成全企入网、全民触网、万网注册的电子商务格局。至今,全市电商企业发展到388家,湖北华中棉纺交易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B2B棉花交易平台,陆羽茶交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茶”交易和金融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实施“农村淘宝”项目,全市涉农电商主体达到959家,电商从业人员达到5万多人。
生态优先 厚植绿色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城乡绿色生态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天门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擦亮生态底色,凸显生态文明。
年初,天门启动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目前已关停、转迁“两河”流域200米内的268家畜禽养殖场。
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水政执法,依法保护湖泊,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四湖”“六水”共治,建设“四湖四园”和“六河”景观带,描绘出一幅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移步换景的动人景象。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强力开展秸秆禁烧、墙材禁实、城区禁鞭、锅炉禁燃“四禁”行动。来自省环保厅发布的全省空气颗粒物平均浓度和县域空气质量通报显示,今年来,天门P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36微克,空气优良率88.6%,分居全省第2、3位。
统筹城乡垃圾治理,基本形成“户分类、组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治理模式,天门垃圾统筹治理经验被2017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国际展览会组委会评为市容环卫作业服务项目银奖。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行动,投入7000多万元实施农村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行动,农村环境全面改善。
民生为本 共享发展成果
天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不断拉近城乡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距离,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医疗和养老资源。
稳步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高中学校进城“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调整教育布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倍增工程,支持天门市一医、市中医院等建设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柔性流动,加快妇幼保健院建设,3年内全市医疗机构床位将实现翻番,市一医院和中医院获国家“三甲”医院授牌。
投入8000万元实施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工程,筹资1.5亿元建设民政事业园,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立城,弘扬“精行俭德”的陆羽茶文化,打造“中国茶文化之城”;弘扬崇文重教的状元文化,建设“书香天门”;弘扬石家河文化,建设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常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
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新农合补助、城镇居民医保、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深入推进“平安天门”建设,完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整理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调处协调中心、督查中心、信访维稳指挥中心“五大中心”,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愿景。天门市委市政府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引领、生态优先、环境升级、民生为本”的思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绣花”功夫和铁匠作风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天门建设成为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
目标催人奋进,使命牢记在心。幸福歌里天门人,正在谱写一首新时代的幸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