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市:产业兴镇迎蜕变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0日    来源:天门综合窗口

“汉北之滨,龙骨湖畔”,胡市镇,素有天门水乡的美誉。

今日胡市,招商企业从无到有,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镇域经济迎来突破,蜕变令人赞叹。

借势借力,精准招商兴产业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兴镇是胡市跨越赶超的唯一路径。

兴产业,胡市的优势在哪里?

面对这个问题,该镇负责人坦言,过去,我们总习惯站在天门看胡市,认为这里偏远,交通不便,招商引资引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思路一变天地宽,跳出天门看胡市。看区位,胡市位于三市交界,离武汉直线距离比天门还近40公里。

看交通,胡市东连武汉外环,南倚汉北河、皂市河,中穿武荆高速、皂仙公路、分当路,随着水陆李大桥通车,交通条件日益改善。

看资源,胡市素有“五湖四汊”之称,可养水面近2万亩,草编、孵化之乡也是名声在外。

以藕带、鲜鱼等水产品深加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饲料、高密度板项目为重点,紧密联系,促进项目尽快签约并落户;以先兆卷扬机公司、垠润纺织厂为重点,强化服务和协调,推进现有企业“增量提质、跨越赶超……不甘落后的胡市人,正在为镇域经济强筋壮骨。

近两年,该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依托天商大会、茶圣节等招商平台,借势借力,精准招商。

今年1-9月,该镇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共完成签约项目4个,已开工2个。

做优做强,传统农业创特色

走进胡市镇宋大草编专业合作社内,稻草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忙着制作草帘。这种草帘主要用于大棚蔬菜、草坪的覆盖,公路养护防晒、风景树保暖保水等。

胡市人做草编的传统由来已久,目前全镇草编业从业人员近5000人,占到全镇务农人口总数的37.1%。但眼下,该镇的草编经济正在由“家家点火”到培育龙头,四个大型草编合作社每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以上。

传统农业如何蜕变?胡市镇通过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抓龙头、建市场、扩基地、培专社、强设施、创特色。

胡市农业资源丰富,水域广、米质优、禽种全。近几年来,胡市人依托资源优势,深化结构调整,着力板块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加快产业化进程,重点建设大鲵养殖、花卉苗木繁育、家禽孵化养殖、生猪养殖、草编加工等5大特色基地和产业板块。

在董大村,村民探索娃娃鱼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使娃娃鱼养殖规模扩大到62户,总产值达1500万元,在全市树立起了水产珍品养殖的新标杆。

在张中村,以天羽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为重点,培育集孵化、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孵化1000万羽、鸡养殖量达500万只。

在六合村,以湖北奥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扩大生猪养殖,培育年出栏生猪10000头的大型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挥特色之长,消除短板之短,把资源优势发展为产业优势,胡市的传统农业正在发生精彩蜕变。

夯实基础,改善民生聚能量

近日,胡市镇程湖村村民喜气洋洋,村头新修的小广场上,舞台、音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舞蹈队正在翩翩起舞,村民们有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该镇建成程湖、程老两个文化小广场。其中,程湖村文化广场投资50多万元,能同时容纳周边4个村的300多名广场舞爱好者休闲娱乐。

“虽然我们财力并不雄厚,但民生投入绝不能因此打折扣。”该镇负责人表示。

今年,胡市又交出一份靓丽的民生成绩单。

在镇区,加大建设力度,刷黑四化路,新建致富东路和水乡二路东段,完善“两纵五横”的城镇构架;完成新社区三期工程,有效推进城镇扩规,构建四大城镇功能区;畅通下水管网,延伸街道路灯,实施“绿化、亮化、畅化、美化”工程,提升城镇设施的服务功能。

在农村,全面完成国土整理一期工程、小农水工程、河堤涵闸维修工程等,大幅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抢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高产农田项目;启动国土整理二期工程建设,服务在建项目,全力服务和支持水陆李汉北河大桥建设,促进皂仙公路尽早通车。仅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一项,管网已覆盖20个村,受益人口达到2万余人。

民生为本,发展聚能。在产业兴镇的路上,胡市,大踏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