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企业债券改革创新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企业债券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法律地位最明确的信用债券品种。自1987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以来,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三十年来,企业债券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不断创新求变。从1987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不足100亿元,主要为少数大型中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逐步发展到2016年全年发行量超过7000亿元,年末存量规模近5万亿元,融资主体涵盖中央、省、市、县各级国有和民营企业。企业债券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为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债券市场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引导企业债券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项目落地、扶持新兴产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事业改善和生态环保建设。
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债券的第一要务,保障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行业的立业之本。企业债券始于上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我们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诞生发展起来的。企业债券诞生之初,就是国家推进实施重大战略、重大规划,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有效利用社会资金,企业债券支持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国电网建设改造、钢铁化工能源产业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落地,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国家发改委始终坚持企业债券与实体经济结合,发挥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优势,有效满足了一大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十八大以来,企业债券累计核准发行2206支,规模超过3.26万亿元,相比之前五年增长了34.36%。债券资金主要投入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以及环保、旅游、养老等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领域,畅通了投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201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还开展了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融资政策巡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项目融资需求,社会反响强烈。
始终将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企业债券的动力源泉,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上世纪80、90年代,企业债券主要采取计划发行的管理体制。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把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将原有计划指标审批模式转变为面对市场的核准方式,支持资产质量好、经营能力强、信用水平高、投资项目优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推动提升社会直接融资规模。2015年,国家发改委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债券零距离服务、阳光化审批;不断简化申报流程,推进申报材料向标准化、格式化、电子化转变;将企业债券审核评估等技术环节委托给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等第三方市场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极大提升发行审核效率,得到了市场和社会的好评。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沿着市场化方向持续推进企业债券改革,发挥市场配置债券资金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升。2006-2016年,企业债券累计发行5.18万亿元,成为社会融资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始终将创新投融资机制作为企业债券的重要抓手,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债券不仅是市场化的融资手段,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释放政策信号、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主动创新企业债券融资品种,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引领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率先推出了16个企业债券专项创新品种,引领整个信用债券市场创新发展。推出“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助力企业去杠杆;推出“双创孵化专项债券”,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创新创业;推出“绿色债券”,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出“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支持城市建设和功能改善,拉动重点领域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推出“社会领域专项债券”,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领域的投融资活力;推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两年来,专项创新品种债券累计发行359支,总规模接近4000亿元,有效支持了重点战略领域和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持续向市场释放出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导向信号,引导和撬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有序进入国家鼓励支持的行业和领域。
始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企业债券的发展底线,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国家发改委始终高度重视企业债券风险防控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断加强企业债券事中事后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不动摇。一是坚守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防止债券资金脱实向虚,从源头上遏制金融风险。与其他信用债品种相比,企业债券始终坚持与实体投资项目挂钩,债券资金以7-10年的长期限为主,坚决防止短期化风险,助力实体经济获得长期增长动力。二是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周期性风险趋势,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形成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识别、预警、排查、处置的全程监管防控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企业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债券信用档案,开展企业债券中介服务机构第三方信用评价,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与其他信用债券品种相比,企业债券市场整体风险最小,信誉最好,风险可控。
展望未来,国家发改委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企业债券改革创新发展,培育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动能。一是继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完善监管,深入开展“放管服”工作,探索募投项目实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继续发挥好企业债券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金融工具作用和产业政策工具作用,提高企业债券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强化企业债券的产业引导功能。坚持企业债券品种创新不停歇,提高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行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去,挖掘潜力,发挥出企业债券更大的作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助推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三是有效管控企业债券市场风险。严格落实金融机构和专业中介机构责任,筑牢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系列战略部署和安排,规范企业举债行为,对企业债券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四是加强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认真总结推广企业债券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经验,实现信用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信用手段在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