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这些乡村就是城里人也喜欢,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2日下午,皂市镇笑城村,村民陈运香将门前清扫一遍后,垃圾直接倒在门前垃圾桶内。门前路旁,一家一户的红色垃圾桶整齐排列,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5年,我市全面推进城乡垃圾统筹治理,两年多来,随着城乡垃圾保洁、清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乡村环境也在渐渐改变,农村美了,群众生活越来越宜居了,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行走在乡村各地,没有了乱泼乱倒,没有了垃圾遍地,农村脏乱差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洁净整洁的宜居环境,群众生活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乡村保洁的“天门模式”

早上6点,天空刚刚透白,江台村村级保洁员江亚中就已经拖着板车在村里穿行,他将每一户门前的垃圾桶内的垃圾收集后,运到村级集并点。


江亚中做保洁员已有一年多时间,他负责80户村民的垃圾清运以及责任段面的日常保洁和清扫,每天大约需要工作4个小时。在该村,像他这样的保洁员就有8人,担负着全村652户的垃圾清运任务。

在小板中转站,女司机李丽红开着垃圾清运车驶来,倒车入库、倾倒垃圾……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垃圾中转站旁,几辆垃圾转运车正在将各村垃圾收集钩臂箱里的垃圾转入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一旁的吸污车随时准备收集垃圾渗滤液,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垃圾经过中转站压缩处理后,直接运往市级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该中转站管理员黄建军介绍,全镇25个村居每天产生约14吨垃圾,压缩后两车就能拉走。


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如今,天门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垃圾清扫保洁、收运、无害化处理及监督考核体系,形成了各级政府牵头、部门组织实施、专班常态监管、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

目前,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807个村3441名保洁员,日收集垃圾量约400吨。

“市场之手”解资金难题

在市统筹办主任张策看来,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尽管市政府每年投入在垃圾治理上的资金超过5000万,但依然难以满足治理需要。

2015年以来,我市将26个乡镇807个村庄的生活垃圾运输、无害化处理工作进行外包。全市生活垃圾治理从村头集并点到镇压缩中转站,最后进入市级填埋场无害化处理的全部环节统一由外包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市村庄生活垃圾压缩运输由桑德公司负责,垃圾无害化处理由净源公司负责。

2017年,市城管局对原有市内3条主要公路沿线两侧保洁进行了大胆改革:按BOT模式,变政府投资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改变作业方式,变人力板车收捡为电动车快速保洁,变垃圾直运市填埋场为就近入乡镇中转站。这一改进,在财政每年支付服务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服务范围扩大了一倍。


张策表示,开展市场化外包服务,打破了乡镇各自为战的局限,有效减轻了镇村财政压力,提升了体系运行效率,调动了镇村积极性,形成了全市一盘棋的大格局。

为了确保保洁体系高效运行,市政府组建了三级管理与考评机构,构建了市对镇、镇对村、村对“三员”(即村专管员、箱管员、保洁员)的三级督查考核体系。市统筹办每周都会做一次数据整理,每月进行一次数据比对,然后对人均垃圾处理量排名靠后或数据波动较大的村进行抽查。

张策介绍,垃圾清扫、转运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痕”,从清运车数、垃圾清运量都要有记载,便于查证。同时,该部门还要求清运公司对垃圾清运所有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对运力进行全程监管。

美丽乡村带动群众素质提升

道路洁净了,乡村变美了……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笑城村村民董生发也感觉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以往哪有这么干净,垃圾扫了以后堆在屋门前,全靠风吹雨水冲,很多时候,就是‘垃圾腾挪’,从村内显眼处移到僻静处。” 谈及以往的农村环境治理,董生发频频摇头。

“如今,有专门的人来负责清运,入眼处再也看不到白色垃圾了,相较以前,环境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他说。

对于群众素质的不断提升,笑城村专管员邱坤乐感同身受。他说,刚开始收保洁费时,村民非常不理解,很多村民认为,“一辈子都没有交卫生保洁费,为何现在要收了?”还有人表示,“交了也是白交!”

小板镇江台村干净整洁,风景如画


如今,看到环境的变化,群众都自觉参与进来。董生发说,“垃圾有人清,门前有人扫,交点钱又算得了什么。”

邱坤乐介绍,村民交的保洁费全部由村里自己支配,主要用于保洁员工资补贴、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每个村都成立了理事会,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张策介绍,村保洁员工资每月600元,市财政补贴一半,还有一半需镇、村两级负担。他说,当初这样设计除了减轻财政压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参与进来,其次按照垃圾谁产生谁付费原则,村民也应适当承担一部分。

眼下,在天门农村,每一户村民不仅主动打扫自家“门前雪”,管好他人“瓦上霜”,还会对农村生活垃圾日常保洁、垃圾转运、设施维护等进行监督管理,实现了从旁观者、享受者向参与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