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讲述天门故事《地名的由来》之 岳口“截河”的由来

天门广播电视台报道(记者 张叶娟 何江 汪永昌)岳口镇的截河古称为谭、李兴场。在明朝隆庆年间,因当时两粤总督兼吏部尚书周嘉谟“一本筑九河”的历史故事而得名。《讲述天门故事--地名的由来》专栏,今天为您讲述岳口截河地名的由来。

截河,位于天南长渠北岸,南距镇区8公里。据说,很久以前,有谭、李二姓人家最先在此居住,并做小本生意,后来发展成为小集镇。当地人就将这个地方取名为谭、李兴场。

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时期,汉水下游主流经过永隆河、天门河,共有12条支流分泄,天门连年遭受水灾。为求天然河流自流平衡,朝廷没有对此流域进行治理。

岳口文化馆馆长 刘红 到了隆庆年间,天门出了个周嘉谟周天官。周嘉谟是干驿人,1571年中进士,明朝隆庆年间任两粤总督兼吏部尚书。

为了家乡不受水灾,周嘉谟多次上奏朝廷请求在流域内筑9个河口,以治理水患,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岳口文化馆馆长 刘红 怎样才能让皇帝准奏呢?周天官冥思苦想,终于想了个法子,他在上朝之前先备一块写好字的布,待散朝之时将布披在背后转身退朝,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见周天官背后有字,好生奇怪,随口念出声来——“周天官一本筑九河”。这时,周天官旋即转身伏地叩头,感谢皇上准奏。皇帝虽知中了周天官的圈套,但也无可奈何。因为皇帝素来讲究金口玉言,又怎好反悔呢?只好将错就错,批准他堵筑了9个河口。

堵口后,汉水主流南移,沔域的襄河由支流变成了主流。天门撇开了祸水,天南长渠被截流,位于截流河边的谭李兴场,就改名为“截河”。

岳口镇截河村党支部书记 陈双喜 截河,清代属岳口二衙下白湖村下三里(古称泰宁),民国时属谭垸乡。民国21年(1932年),天门县第二区(岳口区)区公所设于截河。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乡,分别为乡公所、公社、管理区机关驻地。

截河集镇旧街依天南长渠伸延,全长100米,街道虽狭窄,但房屋建筑别具特色,木质结构,雕龙刻凤,古香古色,幽雅灵秀。

岳口镇截河村党支部书记 陈双喜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建街道于公路两旁,设有棉花采购站、粮油供销社、食品购销店、供销社分店、卫生所、小学等文教卫单位,1988年有城镇居民80户,4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