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关爱未成年人,天门在行动!

关爱未成年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眼下,步入我市各个中小学校,都能听到这样的琅琅诵读声。


“开展经典诵读,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又能引导他们继承优良传统、提高道德素养。”市一小校长高丙元说。


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市各学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市通过创新形式载体、拓展实践空间、营造洁净天空,打造出一大批品牌活动,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编织成一张无缝隙的网络,用爱心陪伴,积极引导全市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


强化德育 注入创新元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从小学好文明礼仪,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我们的国家才会如醒狮巨龙,屹立于东方……”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争做美德少年”巡回演讲活动中,青少年们激情昂扬的演讲让人感到振奋,演讲中传递出的爱国情怀,自立自强精神,更展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和蓬勃的希望。


“争做美德少年”活动,是我市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的形式之一。在我市,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主题活动之中,变枯燥的灌输式说教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市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深入开展了“童心向党”、“我们的节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团市委、市教育局开展的“清洁卫生日、排队日、文明出行日、让座日”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做当代雷锋”和“寻找身边的美”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青少年,引导未成年人争做时代先锋;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开展“暖冬行”、“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文化”等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增强未成年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


时代在前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和形式都需要革新。通过这些创新的德育教育载体,培养了我市未成年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拓展阵地 充实精神生活

今年暑假,在庆云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一群留守儿童在社区志愿者的陪伴下,在投入地读书、下棋。“以前我一到周末,就守在电视机前‘追剧’,社区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后,我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来玩耍,这里成为了我们共同的乐园。”留守孩子李子星说到。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我市积极拓展活动阵地,满足孩子们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投资入2165万元,建设完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乒乓球室、书法室、绘画室、手工创作室、围棋室、象棋室、心理咨询室、法治教育展览室、模拟法庭、法治安全知识测试中心等11个室内馆室;城区多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开设起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市图书馆、悦读驿站坚持图书免费借阅登记制度,建成电子阅览室和绿色网吧,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市文化部门开设音乐、舞蹈、剪纸、乐器等项目,聘请教师免费为有意愿的未成年人授课。


在乡村,我市不断加大对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26所,实现乡镇全覆盖。每个少年宫项目学校建设都为标准化“五室”,即音乐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书法绘画室、手工制作室。我市还投入364万元,为每所学校都添置美术类、武术类、书法类、音乐类、信息类和体育类设施设备,通过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乡村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我市还不断强化部门特色活动阵地建设,如市妇联在全市创建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团市委新建了多个“留守学生之家”等关爱阵地……


三位一体 形成教育合力

专题讲座、拓展训练、亲子游戏……今年7月9日,我市在工人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心手相牵 相伴成长”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公益活动,来自官路、东湖、鸿渐等社区的35个家长和孩子享受了一次亲子之乐。


自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学校、社区、家庭三方互动的活动越来越多:学生牵手家长慰问老人、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社区与学校联合开展活动、社区组织开展亲子活动等,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不断增强。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为建好未成年人成长“第一课堂”,我市学校及社区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深入开展“家长教子”宣传教育、家教专题讲座、家教咨询等活动,家长为国教子观念不断形成,家教水平不断提高。


在校园,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互联信息化网络平台,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沟通互动和有机整合。


社区与辖区学校无缝对接,向学校、未成年人家长发放社区服务联系卡;成立社区老年志愿者队伍,吸收“五老”人员投身未成年人教育等。


目前,全市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社区教育为平台、家庭教育为根基的“三位一体”网络逐渐完善,构筑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平台。


撑起“绿伞” 营造“洁净天空”

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平安天门、和谐校园,今年3月,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由市文化执法支队、教育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共同参与,采取“查、疏、堵、罚”等措施,分组对全市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拉网式检查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网吧、录像厅、歌舞厅、电玩店等娱乐经营场所,无销售色情淫秽等非法出版物等现象。在这次行动中,执法人员查处了无证游戏机1台,收缴盗版图书20余册。


实施“净化工程”,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市综治办、教育、文体、公安、工商、卫计、城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以校园周边环境、网吧整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综合整治力度,确保我市经营性网吧无接纳未成年人,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的情况,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三无食品”以及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等,切实提高了家长对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的满意率。


通过不懈努力,天门全市上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把绿色“保护伞”,为他们营造了“洁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