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

【序】

【解说词】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警言,凝炼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这一道理。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这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

【推出片名:法治中国 第六集 全民守法】

【解说词】

河南内乡,中原腹地,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沿革的县城,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代县级官署衙门。从清晨到黄昏,这座始建于元代的肃穆衙邸,历经700多年开合闭启,留下一副副警醒世人的楹联。

【解说词】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流传至今的对联,蕴含着官自民来、官为表率的朴素道理。

中国自古就有“身正为范”的传统。“其身正,不令而行”,官员对于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能不能得到遵守,法治能不能切实推进,广大人民群众首先把目光投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推进全民守法,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解说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同期】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徐显明

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关键少数”,这个论断意义非常重大。尤其对法律的实施,实际上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态度,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态度。领导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才能带动社会尊法和守法。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尊法学法、立规矩守规矩方面率先垂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三次集体学习聚焦法治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率先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党中央的行动就是最好的榜样,就是最强的动员令,有力地推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解说词】

2016年年底,一份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要文件,摆在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面前,让他们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根据这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履职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的严格问责。

此前,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作出具体规定。意见特别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字幕】2015年2月2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一个人纵然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个关首先要把住。

【解说词】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如果领导干部不尊法守法,怎么让群众信仰法律?领导干部在遵守法律面前不仅没有例外,而且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解说词】

行政诉讼,老百姓称之为“民告官”,是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督促政府及官员依法行政的制度设计,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的“晴雨表”。

2014年11月,已颁布25年的行政诉讼法迎来了一次重大修改,正式确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就在去年,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坐在了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二庭的被告席上,这也是中国省级政府负责人首次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应诉。

如今,老百姓打“民告官”的官司,都可在法庭上直面政府机关负责人,一直以来行政诉讼“告官不见官”的尴尬局面渐成过去。

【同期】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 江必新

第一是它可以彰显政府的法治形象,可以告诉公众说我政府是守法的,是接受司法的公正裁判的,是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的。第二他可以为人民群众树立一个榜样。

【解说词】

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徽、庄严的誓词……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让每一位宣誓就职的领导干部终生难忘,激励着他们忠于宪法,忠于法治。

执政者践行法治,首先要增强宪法信仰,使宪法精神内化为执政者的施政准则,让依宪施政、依法施政,扎根于每一位执政者心中。

【解说词】

法律工作者是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全民守法起到主力军作用。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以参考人数多、考试难度大、通过率低而被考生称为“天下第一考”,为国家法治建设选择和储备了一大批法律职业人才。

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2月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按照意见,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将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除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之外,扩大了需要参加考试的法律职业范围。统一命题,统一标准,严格的考试,必将促使法律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解说词】

国家机关不仅要执法、守法,还要肩负起全民普法的重任。这是推动全民守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国家机关首次被明确为法治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中国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智慧。

【解说词】

一直以来让人们感到些许神秘的国家安全机关,也掀开面纱,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加大了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的力度。越来越多的群众则通过这种宣传,增强了国家安全法律意识。

【同期】国家安全部 部长 陈文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加快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国家安全机关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普法宣传,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筑牢反间防谍的“钢铁长城”。

【字幕】海南三亚

【解说词】

2015年夏天,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王某主动向三亚市国家安全局举报了一些情况。他怀疑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策反”,很可能被人利用已经成了“间谍”。

【同期】王某

我看了大量的案例之后,发现我的行为可能已经危害到国家安全了。甚至已经做了违法的活动。当时了解了之后就很害怕、很恐惧。

【解说词】

王某说,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他通过互联网招聘工作,接触到了一个叫“芯姐”的网友,自称在某军事杂志做学术研究。对方在一个军港附近给他租住了房屋,还给他提供了一份“环境走访类”的兼职,要他观察记录附近军港的船只考勤。

【同期】王某

她会跟我提出一个叫做“黑货”,有没有看到黑的东西?反正也就算是潜艇,可是她没有说明,她会去掩饰地说。不会问我一些工程船、小船,她只会问这些大型船只,而且那都是军舰。

【解说词】

王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更认识到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责任,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主动说明情况。根据反间谍法规定,王某有自首表现,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对法律的知晓,让王某悬崖勒马。

【同期】司法部 部长 张军

这样一个重要的普法责任制,让每一个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在法治实践中,完成了一个普法的职责。对当事人普法,对特定人普法,对社会关注的人群普法,同时自己也深化了对自己执行的法律和相关政策的理解。

【解说词】

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制度安排。

千百年来,不少中国人心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青天情结”。也正是这种情结,让有些百姓信“访”不信“法”,遇事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上访,找政府、找领导。

2013年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行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实行了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事项中分离出去,导入司法渠道,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程序处理。

【解说词】

法律,给了人们维护权利、解决问题、表达诉求的有效制度路径。统计表明,涉法涉诉类问题在党政信访部门接访总量中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司法机关的接访量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转变,是全民守法不断深入的社会信号。

【解说词】

全民守法,百姓还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务路径。

【解说词】

1992年,电影《秋菊打官司》轰动一时。那个为了“讨个说法”而挺着怀孕的大肚子一次次上告的农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老百姓想寻求法律帮助并非易事。

【解说词】

现实中,我国法律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仍旧存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而广大基层群众则面临着找律师难、做公证难、做司法鉴定难等困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部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就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立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作出安排。把公共法律服务定位为公共产品,这是对法律服务在认识上的一次提升。

消除无律师县,建立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推广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公证处巡回办证、蹲点办证;完善“12348”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正在逐渐补齐,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所需要的法律帮助。

【解说词】

全民守法,离不开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字幕】安徽临泉

【解说词】

80后安徽临泉青年牛志伟,被人称为“信义哥”。还在读大学时,父亲遇车祸离世,给家人留下了40余万元巨债,事后牛志伟贴出认债告示,承诺一定还清父亲所欠债务。

今年春节前几天,他回到皖北老家,还掉了父亲生前欠下的最后一部分债务。

【同期】牛志伟

别人能借钱给我爸,是对我爸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别人对我的信任。

【解说词】

“信义哥”遵守的不仅是履信践诺的中国道德约束,更是最基本的契约精神。一个个“信义哥”,象征的是普通中国百姓心中不断生长的法治精神。

【解说词】

“信义哥”的故事让人感佩。然而,社会成员不守诚信等违背法治精神的现象仍不鲜见。只有奖罚分明、形成机制,才能树好导向、形成约束,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让失信悖德寸步难行。

【解说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任务。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褒扬和激励诚信、约束和惩戒失信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企业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工商部门为其办理行政许可开通“绿色通道”;市场主体依法纳税、守信还贷,银行给予信贷优惠和支持;电商诚信经营,互联网商业平台为其加注“诚信会员”标识。诚信守法的社会主体不仅收获赞誉,还能赢得实惠和便利。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行业将那些有偷税漏税、违反合同、拖欠债务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在信用评级、企业投资、银行贷款、个人信用消费等方面出“黄牌”、亮“红灯”,人民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让当事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解说词】

全民守法,最终要靠激发全体人民的法治热情。

亚里士多德说过,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

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字幕】山西翼城

【解说词】

正在拍摄的这部普法栏目剧叫《选举风波》,讲述了山西翼城一个村委会换届选举拉票贿选的故事,根据真实的案例改编,针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以案释法,让群众知道怎么遵纪守法。

从2006年开播至今,翼城县普法栏目剧历经12年经久不衰,共制作500多期法治短剧,6200多名干部群众参演。

【同期】参演群众

给老百姓传授法律教育,让老百姓懂法守法不能乱来,不能违反社会治安。

【解说词】

如今的翼城县,各种刑事、治安、民事纠纷案发率大大下降。

翼城是中国普法的一个缩影。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断创新形式,坚持不懈推进全民普法工作,是中国党和政府的伟大创举。从1986年至今,中国已经实施了六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今年,已进入“七五”普法的第二个年头。

【字幕】江苏淮安

【解说词】

70多岁的潘恒球一年有200多天奔波在外。潘老年轻时靠着“淮书说唱”谋生,曾是淮扬一带响当当的说书先生。38岁那年,他在说书转场途中偶遇警察押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深受震撼,从此矢志走上普法路。

【同期】潘恒球

老师教育我们要勇敢地和坏人坏事作斗争,老师又说我们力量小、力量薄,斗不过歹徒怎么办?那么我们急中生智想办法脱离现场逃跑,到派出所报告抓坏蛋!

【解说词】

30年来,潘恒球自编自演,进行了8000多场义务普法宣传,受教育学生达30万人次。

【同期】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 教师 贾丽芳

同学们,我们上学或者放学,再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同学:交通安全!

老师:今天这节课……

【解说词】

坚持普法“从娃娃抓起”,是中国普法的另一大特色。自“三五”普法以来,全国大、中、小学全都开设了法治教育课程,联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正在不断完善。

【解说词】

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法律进寺庙”,到多地积极探索的农村普法新模式;从“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普法通知书”制度,到各地正在积极推广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从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到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网络新渠道开展普法活动,一个全社会大普法的格局正在形成。

【同期】

学生A:小学生不能经常玩游戏,不满18岁不能进入网吧。

学生B:去外国旅游回中国,不能把外国水果带回中国。

学生C:过马路的时候要走人行横道,看到红灯要停下来,看到绿灯才能过马路。

学生D:我知道未满12岁的孩子不能骑共享单车。

【解说词】

这是全民守法的生动特写,这是法治社会的美好画卷。当法律得到人民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尊崇,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

中国的法治实践验证着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解说词】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解说词】

初夏的中国政法大学,绿树成荫。这所大学是中国法治教育的摇篮。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来到师生们中间。

【解说词】

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发言耐心倾听,频频点头。他向同学们投来的期许目光,让大家感到无比亲切。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 学生 潘辉

在那一刻,他所投向我的那种慈祥和肯定的目光,给了我很大的激励。这种激励是能够延续到我未来学习和生活当中的。

【解说词】

对于女生魏若竹来说,座谈会上的一个细节,让她感觉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 学生 魏若竹

总书记走到我们这边的时候,他就说你们将来都是女法官、女律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感觉是非常振奋的,当总书记亲口对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开足马力,好好地学习,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

【解说词】

而对于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青年也尔帕来说,他的人生轨迹则将因这场特殊的座谈而发生改变。也尔帕原打算要去沿海城市工作,总书记的几句话让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同期】中国政法大学 学生 也尔帕

习总书记来了以后,鼓励年轻人去磨炼,这点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行动和他说的基本上也一致了。

【解说词】

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殷殷寄语,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尔帕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决定回到家乡,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为家乡的法治建设服务。

【字幕】2017年5月3日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国广大青年的精神风貌向世人表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民族是大有希望的!

【解说词】

这个夏天,中国的年轻人相信,法治中国的大厦将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变得更加坚固、辉煌。因为在当今中国,法律的精神已浸润神州大地,法治的信仰已铭刻亿万人民的心田。

【解说词】

人民信仰法律,是因为正义能够被伸张,善良能够被弘扬,百姓的生活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幸福安康。

【字幕】上海

【解说词】

法官王亚琴继续奔忙在司法一线为公平正义殚精竭虑;

【字幕】福建泉州

【解说词】

王伟骏的公司在法治的保障下逐步走上正轨;

【字幕】山东临沂

【解说词】

公正的判决让徐玉玉的家人坚定了对法治的信心;

【字幕】北京

【解说词】

孙雪梅夫妇享受着两个女儿带来的忙碌和快乐;

【字幕】湖北襄阳

【解说词】

法律保障让徐信和志愿者们守护千年古城更加有底气;

【字幕】江苏淮安

【解说词】

70多岁的潘恒球还在为宣传法律发挥光和热;

【字幕】新疆

【解说词】

政法大学的也尔帕也已经回到了家乡,为建设中国法治大厦贡献力量。

【解说词】

今天的中国,每一个公民都是法治中国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字幕】2017年7月26日 北京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解说词】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解说词】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在日晷的刻度中,如流水般飞逝,不舍昼夜。掌舵中华民族航船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劈波斩浪。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长风万里,破浪前行。世界东方,奋进中的法治中国,正不断汇聚起磅礴澎湃的伟力。这伟力,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明辨大势的战略胸怀,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把保证人民权利作为法治建设的不泯初心——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织就公民权利保障的严密法网;德法交融的法治信仰,打造安居乐业的社会风尚。“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融入法治建设的全程,“人民”二字,已深深铭刻在全面依法治国历史的丰碑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把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矢志不渝的方向——以良法促善治,为社会公平正义筑牢根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了阻碍公平正义的藩篱;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实现公平正义培植了深厚的土壤。“公生明、廉生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广大人民真切感受到法治的暖人阳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党把权力装入法治的“笼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逐渐厘清,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建设法治政府,依靠法律利剑,维护百姓幸福安康。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文明古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境界。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以法治为框架、由法治来贯彻、用法治作保障,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顶层设计达到新高度。

“法治”二字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法治权威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为法治中国提供最坚强支撑,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开创了新局面。

我们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昭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古今兴替,治乱存亡。法治,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是现代社会治理经验的结晶。

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人类文明史上当之无愧的壮举。

法治中国建设,我们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借鉴世界文明的智慧,具备兼容并蓄的胸怀;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出现代国家的治理思路;我们立足现实国情,开创引领时代发展的法治道路。法治中国建设,不但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必将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力量!

【字幕】北京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河南郑州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山东烟台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海南三沙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青海青海湖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黑龙江哈尔滨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贵州黄果树

【同期】

法治中国!

【字幕】内蒙古鄂尔多斯

【同期】

法治中国!

【解说词】

关山飞度,风雨兼程。我们党正在从事的事业,是定将彪炳史册的壮丽事业;我们党正在行进的征程,是必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同期】习近平总书记

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解说词】

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变革。这辉煌前景,这神圣使命,已经点燃了亿万人民的法治热情。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将不断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篇章。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法治中国,将昂首走向胜利,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