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灾后一年看变化 佛子山:补短板 兴水利 调结构 确保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熊旋 邵文煜 见习记者 喻朱灿)大灾促大治。去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佛子山镇,按照补齐短板、综合治理、巩固提升的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灌能力。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和高效农业,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天的《灾后一年看变化》我们带您走进佛子山镇,看看这里如今的新模样。

主持人 欧阳嫚青: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佛子山泵站,这个泵站始建于1967年,在去年的水灾中,泵站相关设施全部损毁,去年12月,佛子山泵站开始改建,目前,泵站的建设已经全面完毕。现在,4台机组完全启动,保障农田灌溉用水。

佛子山泵站是佛子山镇主要排灌泵站之一,是当地大部分农田引用灌溉水的主要水利工程设施,被当地人称作命脉泵站。洪灾过后,在市国土局的支持下,该镇对泵站进行了改建。

佛子山镇水管站站长 田正国 目前旱情比较大,我们佛子山泵站的四台机组全部启动在抽水抗旱,来满足农户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

大灾过后,百废待兴,佛子山镇化大灾为大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国土、水利部门资金,投入600多万元,升级改造佛山、甘桥、长岗岭、虾子沟泵站,提升排灌能力。

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浪翻腾,种虾池里波光粼粼……位于佛子山镇王场村的宇兆公司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丰收在望的景象与当初受灾时相比,犹如天壤之别。

宇兆公司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付君华 (当时)两千多亩虾稻连作、三百多亩特种养殖全部淹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多万。

付君华说,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坚定了他灾后恢复重建的信心

宇兆公司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付君华 市交通局给予我们20万的水毁路基修复资金,同时,市政府也帮助我们解决60万的贴息贷款,我们合作社也自筹资金八十多万,去年八月底开始生产自救。

今年3月份,合作社将2000多亩土地进行整体改造,以30至50亩为一片块,每亩投入3000多元,建成了高标准虾稻连作基地,每亩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多元。付君华计划在未来两年,流转方场、陈场、龚巷等村部分土地,将合作社打造成15000亩的虾稻连作生态产业园。

宇兆公司桥湖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付君华:目前,我们又流转了3000亩地,今年中稻收割以后,我们将把这3000亩地高标准的改造成虾稻连作基地。

经历了洪灾的磨砺,佛子山镇结合防洪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依托现有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农业,全镇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1.2万亩,稻虾连作3000亩,网箱养鳝1万口。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庄品建公司为龙头,以坟禁等十三个村为基地,引导流转土地1.2万亩,发展优质水稻,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