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硫磺熏制砸了品牌,现在优品种、提品质、拓市场—— 天门黄花菜,“凉”了今又热

六月雨纷纷,天门市汪场镇三桥村,房前屋后、公路两边,成片的黄花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

黄花菜,古称“忘忧草”“萱草”,曾在江汉平原普遍种植。天门俗称“三花”之乡,黄花菜就是其中一朵,曾经家家户户都种黄花菜。上世纪90年代,天门黄花菜种植面积锐减,渐渐淡出农民视野。

如今,一个千亩黄花菜基地再现天门。黄花今重现,咋回事?

硫磺熏制,品牌砸了

13日,三桥村一组。看着雨小了,65岁的文双想来到田边,认真查看黄花菜苗长势。“二十几年没种,现在好不容易又种上了,得珍惜。”

黄花菜,曾是天门“金花”。《天门年鉴》记载:1985年该市种植面积达14754亩,总产2511.7吨。每年上调到省的商品黄花菜,约占全省上调数的45%。“家家户户都种黄花菜。”文双想记得,那时候春节做团年饭,桌上必有一盘黄花菜。谁家媳妇生小孩了,也会用黄花菜煮鲫鱼催奶。“1988年,我的第一台拖拉机,就是靠种黄花菜买来的。”60岁的金场村支部书记梅平新说,当时自己只种了一亩黄花菜,年收入却过千元。

当时,镇上干部月收入才几十元。两相对比,可见黄花菜当时的市场有多“热”。

盛极而衰。上世纪90年代,黄花菜价格陡转直下,每公斤从4.6元降到1.6元。

原因何在?都是硫磺惹的祸。梅平新说,黄花菜怕潮,采摘却集中在梅雨季节,一旦产量大,就无法晒干。为防霉变,有两种办法,一是用蒸笼蒸干,一是用硫磺熏制。蒸笼蒸干,劳神费力,且黄花菜颜色黯淡,卖相不好。硫磺熏制,简单易行,黄花菜光鲜亮丽,颜值高。

市场上,硫磺熏制的黄花菜卖得火,黄花菜的品牌却砸了。慢慢的,黄花菜凉了。

不能就这么“黄”了

“小时候,每年的学费就靠卖点黄花菜,我做梦都想把‘天门黄花菜’品牌重新打响。”去年,在外经商的天门人夏衡回到老家汪场镇,成立天门三花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系列难题摆在夏衡面前:

采摘是个大问题。本地传统黄花菜多为白花等“晚摘”品种,7-8月盛夏采摘。长达45天的花期内,每天要赶在中午花蕾最大时采摘。“最热的时候,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全靠人力高强度采摘,太辛苦。”梅平新说,当地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力难找。

脱水是个老大难。老种植户曹正平无奈地说,黄花菜脱水主要靠阳光暴晒,一旦遇上雨天,辛苦采摘的黄花就会霉烂。

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优品种,降劳动强度。品种选择上,夏衡引进祁珍花等“早摘”品种,采摘时间调整到凌晨3时到上午11时。

提品质,改变加工模式。对社员只收鲜菜,合作社统一杀青、烘干、消毒、真空包装,不用任何辅助药物。

拓市场,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销售”的一站式模式,与湖南吉祥食品等企业签销售订单。

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合作社的黄花菜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亩。

把黄花菜种成“金菜”

还有20多天,黄花菜就要采摘了。走进三花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烘干车间,一套现代化专业烘干设备正在加紧安装。“这是密封杀青烘干一体机,黄花菜先用100℃的蒸汽蒸煮8分钟,然后在65℃的环境下保存19个小时。”合作社副理事长张全胜说,机器烘干处理,可以保障黄花菜品质,且色泽青绿,形状好、糖分足。

“过去的教训十分惨痛,产品安全一点都马虎不得。”张全胜介绍,除了安装烘干设备,合作社还将在烘干车间、干品拣选包装车间、成品仓库等环节配备监控设备、传感设备,实现黄花菜商品的可追溯。

目前,合作社已加入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省供销社“裕农网”等平台,后期还将向淘宝、京东等网站进军,实现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进一步拓宽销路。

“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还得保证有盈利。”夏衡说,与传统农作物相比,黄花菜的含金量很高。目前每亩黄花菜可采摘新鲜菜1500公斤左右,每7公斤新鲜菜制出1公斤干菜,按当前市场价56元/公斤算,每亩可收入9000多元。

社员收入方面,夏衡也算了一笔账:“鲜菜按保底价5元/公斤收购,即使全部请人工采摘,按2元/公斤采摘价,再除去农药、化肥等,每亩至少能盈利4000元左右。”

目前,三花黄花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带动汪场、黄潭、渔薪镇等地200余户村民参与黄花菜种植。

“争取在5年内发展黄花菜种植规模5000亩,逐步将天门传统黄花菜产业链‘捡’起来。”夏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