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长的开学致辞里,处处都是“核心素养”

编者按:

这几天教育领域最火的非“核心素养”莫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鲜出炉,迎来新一波的刷屏模式。

而当小编仔细翻阅文件资料发现,几位上海校长们的开学致辞里,竟然处处都与“核心素养”标准不谋而合。特整理如下与读者分享。 

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强劲的基础为成功护航

推荐理由:女排精神与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陈永平校长提到的女排精神,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立的内容(实践创新、健康生活)不谋而合,如果说女排精神是卓越人士凝练的力量,那核心素养就是为所有孩子的培育提供了指路明灯。当女排姑娘和女排精神遇上核心素养,我们又能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事儿呢?

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

今天,我想结合我个人对女排精神的学习和思考,再跟大家谈三个词“实力”、“坚持”、“合作”,我认为这三个词充分体现了女排精神的实质,也是最值得处在当下师生要思考和学习的。

女排的夺冠是有实力作为基础的,毕竟女排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世界的强队之列。拿奥运会来说,要夺冠,你先要有代表亚洲参加奥运会的实力和资格吧。可以说女排的成功得益于其雄厚的实力,这个实力体现在队伍的科学化训练、精细化管理、技战术的研究,还有郎平指导对排球的深刻理解、丰富的执教经验、优秀的职业素养、临场的应变能力。

我对实力一词最简单的理解:实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

 

工匠精神就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它强调守正和创新,守正意味着严谨规范、一丝不苟、专业为先、敬业为基,创新则需要耐心专注、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卓越。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只要我们的老师矢志追求卓越,我们也一定能够培养出卓越的学生。

 

对同学来说,我们的软实力体现在综合素养,我们的硬实力体现在学业成就,未来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缺了硬实力得不到平台,缺了软实力走不远。希望同学们能在女排精神的学习和体悟中,能登高峰,能行远路。

砥砺和磨炼是成功之前的必经路

坚持,坚韧,使得实力本不占绝对优势的中国女排靠着这股气坚持到最后。

从小组赛磕磕碰碰勉强出线,到连续打败小组赛曾经赢过自己的三支队伍登顶,女排的姑娘们用坚持告诉了我们,成功需要一种态度,那就是坚持,惟有坚持,才会产生力量和勇气,才会生出志气和豪气。

同学们,坚持有时更需要忍耐。卢梭说,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女排队长惠若琪因为伤病,伦敦奥运会没有发挥好,她一直饱受质疑,很多网友说“有惠无冠”,

2015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她在做心脏手术没有参加,甚至不少网友吐槽说,得冠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惠若琪参加。可以想象,这个姑娘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但是她忍耐着、努力着,坚持着,一场场去拼。这次奥运会的半决赛和决赛,拿下赛点的最后一分都是惠若琪。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得来的,那些比你厉害的人,是人家天赋本来就比你好,然后又比你更加努力刻苦的。

成功永远不简单

女排获胜后,有业内专业的人士这样评价,陈忠和时代的女排群星璀璨,杨昊、周苏红、冯坤、赵蕊蕊,而郎平带的这届女排,论综合实力在历届中国女排中并不占上风,但是今年的奥运会赛场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主攻手朱婷的星光熠熠、惠若琪的关键得分,也目睹了副攻手袁心玥的勇敢帅气、二传手魏秋月的沉稳大气、自由人林莉的“穿针引线”、接应新秀杨方旭的屡建奇功,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出了她最大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促使中国女排整个团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梦想从来都不会轻易照进现实,王袍也不会轻易加身,荣光也不会轻易披戴。在每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必须要有坚持和努力。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既有意义,又有等待时机。

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超越自我

推荐理由: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

 

成长的过程必定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教育也在成长,既需要科学精神的批判质疑、理性思维,有需要实践创新勇于解决问题。重视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才能为核心素养的切实培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成长需要否定和反思

这届奥运会有一名运动员突然间爆红,甚至创造了一个全国性的流行词汇。对,就是傅园慧,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她,傅园慧很可爱,但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她。

我们来看一个段子:

领导:工作状态怎么样?

员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领导:这半年工作总结一下。

员工: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

领导:你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信心吗?

员工:没有没有,我已经很满意了!

如果把领导换成老师,把员工换成班级里的一个学生,学生这样回答,老师会很欣赏她吗?事实上,往前推10年,也不太会有傅园慧这样的运动员,即便有,大家也不会这么喜欢她。可是今天,她是中国最大的网红,身价直逼顶级运动员,傅园慧是一个现象。有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

傅园慧现象是一种颠覆,本届奥运会这样的颠覆还有很多。我简单总结了三点:一是金牌观,二是娱乐化,三是个性表达。

我们有必要思考傅园慧现象背后是怎样一股洪荒之力在推动其演变。成长的过程,从一个角度看,是钟摆原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螺旋式上升。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自我否定,每一次的自我否定,都是一种成长的历练。一个人经历过越多的自我否定,就成长得越快。

 

教育者的成长,是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缺陷,反过来向年轻人学习,向新生事物学习,向宇宙间不变的规律学习。我们要保持谦卑,用我认识的一位重点高中校长的话说就是:你以为学生真的是我们老师教会的?我们能不耽误他们就不错了。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不断前进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近期有一个演讲,很震撼,他说:越专业的人,在下一个时代死得越惨烈!这个观点惊世骇俗,然而如果我们认识到我们正处于时代交替的关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观念转变一日千里,我们就必须有这样的认知。就如同19世纪末,你是一位马车专家,对马车的研究相当深入,但忽然间有人发明了汽车,又出来一个人,叫福特,制造出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然后,所有关于马车的问题就都不重要了。你越专业,就陷得越深,这叫死在成功的基因里。学校教育长期跟社会脱节,课堂教学和30年前没有本质区别,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专业很强,他们的专业叫做应试,当某一天,应试的篇章被轻轻翻过,你们怎么办?

 

我们的教育者,无论家长,还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最大环境!孩子们的成长系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杨澜说: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是最有效的教育。学校教育同样如此。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见了天地,见了众生,才有可能见自己。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我们也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见自己了吗?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校长唐群:提升自身素养是对生命的负责

推荐理由: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在于广大的一线教育者

 

学生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未来社会中终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必然是宽泛而宏观的能力,如何落实到课程教学和改革中去则是琐碎而细小的问题。先理解后实干,一线基础教育不就承担这着繁琐而意义重大的责任吗?

核心素养是基础,三大能力是关键

要了解什么是核心素养,先要从了解什么是素养谈起。通常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感受到他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气质修养等,于是我们就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个人素养怎么样。

素养是一个人在其教养与修养基础上的进一步内化,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由教育、内修、实践之后形成的价值观、能力技巧、品德品性等,是一个人内外素质的综合反映,它一般不受环境左右,具有稳定性、本能性等特征。

一个有素养的人,即使处于群体无意识中,也能保持清醒与判断;处于郁闷状态时,不怨天尤人,保持自我反省;在人生达到巅峰时,还能怀有敬畏,谦虚谨慎。

核心素养应该是人的素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提出,预示着学生培育体系将由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核心素养是基础,三大能力是关键

我认为,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立足并发展,拥有这九大核心素养是基础,其中,关键的还需要拥有三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融入社会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喧嚣的媒介化的社会。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手机、电脑等各种媒介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如何阅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海量性的各种媒介信息,增强对几乎是无穷尽的信息的甄别、筛选、判断等能力,这考量着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来自于终身的学习。不终身地努力学习,必然会陷入思维定势,淹没于人海。

终身学习能力

斋藤孝先生在《教育力》一书中说:“一个向往新世界、洋溢着学习热忱的人,自然会散发出一股魅力。而受他梦想力触动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萌发学习的欲望。”

有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就有可能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尤其是要多读经典,这就好比与一流人物打交道,“尚友古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时候,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百年前的书中早有答案,若能认真阅读,仔细琢磨,自会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少走弯路。

 

融入社会能力

人是社会人,融入社会的能力也相当重要。我们看到有太多的高分低能者,活得并不快乐,原因在于他们情商低下,与人相处能力较弱,无法顺利地融入社会,以致影响未来发展。

学校所有的管理者,要学点哲学,提高哲学素养,自觉生成科学管理的悟性。管理的悟性是在领悟、体悟、顿悟的有机统一过程中生成的。

领悟是对教育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决策等进行消化和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思路。体悟是对实践中形成的感性经验的理性总结。顿悟是一种瞬间迸发的灵感。三者协同,管理就会既科学又充满灵性。

科学开展核心素养培育

全体教师,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学科本质特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把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教师做的是良心工作,过的是专业生活。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先要育心,真正打动心灵的教育不能靠枯燥乏力的说教来完成,而是要把学生引入启迪心智的阅读世界。

其实,育人与育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教育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

全体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拥有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博雅学识、国际视野、创新潜质、财经素养的国际都市高素质人才。

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靠设立独立的课程去实施,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各个学科的渗透以及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而循序渐进。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 

相关文章

○推荐 |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瞬间10万+的背后,还有多少你不知道的事

○深度 |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学校落实核心素养有3个层次和2种课程

○深度 | “核心素养”对“人”的关注,是破解教育难题的赤子之心

○深度 | 推荐 | 俞敏洪: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核心,出多少个马云都会玩完

○深度 | 朱永新:教育改革和未来学校将朝14个方向发展

校长派独家文章

○独家 | 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学校围墙正在垮塌,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校长领导力系列② | 国际教育“新兵”王红军:为世界培养认同民族文化的中国人

○校长领导力系列① | 陈永平:提升教学领导力,给学生能“自我生长”的知识

○口述 | 刘长铭:衡量精英的唯一标准,帮助过多少这世上需要帮助的人

○独家 | 罗崇敏:中国教育为何“富不出素质,穷不出精神”(根据即兴演讲整理)

○独家 | 卓立:敢为教育先,史家小学“后现代化”学校落地生根

○私享塾 | 校长的大智慧就是“简单”——全国30余校长共话职业困顿与突围

| 根据第一教育、中国教育报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