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熊壮 实习生 易伟杨)调结构,转方式,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卢市镇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率先实践,创新莲藕种植方式,向市场要效益,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仲夏时节,走进卢市镇刘三村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浅层藕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连天碧绿的荷叶包裹着粉嫩的花蕾正翩翩起舞。在基地里,记者见到了合作社理事长刘又安。
卢市镇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又安 我们目前这个阶段是管理,这段时间是藕的生长期。
今年60岁的刘又安是卢市镇刘三村村民,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着自己的蔬菜批发门市部。对于刘又安来说,经营蔬菜批发,货源是首要和关键环节。特别是莲藕,保鲜时间短,经过几天的运输后,品相差,卖价低。针对这种情况,刘又安产生了一个想法:老家有大片的良田,自己经商这么多年,渠道多、不愁销路,为什么不发展莲藕种植,自产自销呢?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刘又安和刘三村、彭垴村的5户种田大户共同组建了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莲藕种植面积1000多亩。刘又安告诉记者,基地里莲藕的品种为“五月脆”,比一般的莲藕要提前好几个月上市。正是这个时间差,让‘五月脆’的价格要比普通莲藕高出了好几倍。
卢市镇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又安 季节错开价格相对就比较高,目前我们这个在地底下价格都是在10块一斤。
刘又安的眼光并不只停留在单一的浅层藕种植上,他又结合套种套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藕鳅连作。泥鳅在藕塘里养殖,可以吞食许多对莲藕有害的生物,并对莲藕起到松土作用。而为莲藕施肥投放的有机肥料,又能够产生大量适合泥鳅食用的微生物,为泥鳅生长提供充足的食物。此外,合作社还采用大棚莲藕种植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
卢市镇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又安 正月初八开始下去,往后推90天新藕就出来了,那个时候藕虽然产量低,但是他的品质好价格高,又没有污染,大棚还有一个好的就是错开的蔬菜的廉价期。
为助力精准扶贫,该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同兴、刘三、程台等6个村120多名贫困村民就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卢市镇刘三村五组村民 刘志坤 我们按天数来计算,每天基数是150元,在这个农活吃亏的时候,难度大的时候就有200元,这样的话这个收入对我们来说的话是比较可观的。
“今后,合作社还计划发展藕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五月脆’这一品牌。”刘又安憧憬未来,信心十足。
卢市镇又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又安 搞一个在50亩左右的一个工业区,到这个地方搞加工区,吸纳一些年轻人回来创业,初衷就是想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做起来之后,一些年轻人回来这个老家创业,给他们引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