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树莓进入寻常百姓家,千万富翁放弃海外闲适生活回乡当农民

湖北千万富翁回乡当农民 花10年时间建树莓实验基地

黄远超和他倾注十年心血的树莓基地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提到的这种水果,挑逗了几代人的味蕾,但一直鲜有进入寻常百姓家。

覆盆子又叫树莓,在国外市场已经培育成熟,但国内产量很小。为了让中国人吃上这种天然健康的好东西,天门人黄远超放弃了加拿大的产业、别墅、豪车,回到老家,卷起裤腿当起了农民。

10年来,黄远超在摸索中前行,先后投资1.29亿元,让湖北的树莓产业从无到有。

 

情定树莓

直到邂逅树莓,黄远超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

1986年,黄远超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进入机械工业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1年后,他丢掉“铁饭碗”下海,最初从事汽车贸易,后来涉猎文化产业、影楼、宾馆,积累了数千万身家。2002年,他携全家移民加拿大。

“在国外买水果,发现树莓卖得最贵。”黄远超回家翻阅资料,发现这种在中国灌木丛中生长的野果已在国外培育成熟。赋闲五年的黄远超决定回国,“我创造过财富,现在想创造一点价值”。

2007年,黄远超回到天门老家,成立湖北金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从来没有种植过树莓的江汉平原上开始新的尝试。测试土壤、选择种苗……最终选择在黄潭镇黄嘴村,从最初的4亩试验田逐步扩大到200亩实验基地。

 

两度遭灾

不过,“农民”黄远超,干得并不顺利。

2009年,树莓试验基地在收获前夕遭遇暴雨,所有的树莓苗木损失殆尽。黄远超痛心之下,对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树莓怕水,需要起垄排水;树莓怕旱,需要铺设滴灌……”

在摸索中,黄远超的树莓基地扩大到了2000亩。去年6月树莓基地进入丰产,数不清的红色小果压在枝头。可是7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天门,黄潭等乡镇成为重灾区。树莓基地被淹,正处于丰产期的1200万株树莓悉数被毁,直接经济损失5400万元。

黄远超扛了下来。当年底,他又运来树苗,从头开始。

 

初心不改

为啥坚持?“这个水果好。树莓娇嫩,全程不能打一滴农药,收获时也只能人工采摘。”支持黄远超走下去的,还有他一手打造的产业链。“我们2万平方米的树莓加工生产园区和3000吨的低温冷冻库还在正常运转。”

“天门树莓的连片流转种植面积全国名列前茅,其树莓叶茶产品也是全国最早最好的。”国家树莓课题组组长代汉萍告诉记者。

如今,天门的树莓基地已恢复至1000亩,去年受灾前采摘的果实制成的树莓酒、树莓叶茶系列产品将入驻各大商超。扎根天门的这名海归华侨,为了产品的销售又开始东奔西跑,“回头看看,走过了很多弯路;低头看看,这片土地还在;而望向远方,我的目标仍然清晰。”(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