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汉江之滨的张港镇是有名的中国花菜之乡,凭借花菜,该镇先后获得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国一村一品(花椰菜)示范村镇”等多项国”字头荣誉称号。
30多年来,张港花菜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多次遇到市场风险和滞销困境,然而,在困难面前,张港人没有退缩,而是将花菜产业打造成张港的农业支柱产业。
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张港花菜是如何从滞销困境中成功突围的?记者来到张港镇,探寻花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
调结构
从单一品种走向多样化
种植面积8万亩,100多个花菜品种,成熟期从两个月到6个月不等……谈起张港花菜产业,有着30多年经验的镇农办主任谢茂春说:“这样的种植结构,是菜农在应对市场滞销风险时不断摸索,调整出来的。”
1984年,张港农户首次到上海等地引进花菜品种,由于种植稀少,市场价格比当时冬季主打蔬菜大白菜要好,一时间供不应求,花菜种植开始受到农民的追捧。
上世纪90年代,张港镇开始改变传统的“麦—棉”种植模式,推广“油—豆—花菜”、“早春蔬菜—花菜”等模式,农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花菜种植面积也随之快速扩张。
到2000年,张港花菜发展到1万亩左右。然而,随着花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之品种单一,上市时节,大批花菜滞销,有的菜农不得不毁菜肥田。
在市场风险面前,张港菜农也曾彷徨,不种花菜,种什么?在谢茂春看来,花菜滞销的根本原因是大面积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低迷。
为了破解滞销风险,寻求转型,张港镇政府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引导农民改进花菜的种植模式,推广松花菜、紧花菜、西兰花等以及早熟、中熟、晚熟、特晚熟等多个品种,实现错峰上市。
如今,花菜之乡的花菜已不再滞销,菜农收入渐趋稳定。
拓市场
冷链物流让花菜走向全球
尽管花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但由于气候、运输、市场等诸多原因,花菜产业的发展还是遇到瓶颈:未经冷藏保鲜、包装处理的花菜只能在500公里范围内销售,加上当时农村经纪人队伍尚不健全,销售渠道单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销售形势,2003年,张港镇探索用市场手段提升产业,引进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万吨级真空预冷设备和蔬菜冷库,突破花菜预冷保鲜储藏瓶颈。
鑫天公司董事长李根华介绍,经过冷藏后的花菜,不仅可以保鲜一个月以上,避免集中上市,而且冷藏后的蔬菜方便远程运输、保鲜,品质更好。
冷链物流的完善,为张港花菜应对市场风险上了第二道保险。几年间,在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该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纷纷建起冷链仓储设备。张港花菜销售范围不再限于500公里半径,通过网上营销等手段,联系上华中、华南、华北、东北等地客户,并出口到了越南、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
如今,在张港,70多家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形成了十几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实施订单生产,企业以保护价收购,与农户共同分担市场风险。
补短板
从粗加工到深加工
作为中国花菜之乡,张港镇常年花菜种植面积7万亩以上,年产花菜14万吨。多年来,通过冷链物流,花菜都是经过粗加工、冷藏后销往各地。
近两年来,张港镇围绕花菜产业链,举办花菜文化节,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发展花菜深加工产业。
去年,以新满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文华鑫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蔬菜深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填补了张港无花菜深加工产业的空白。
新满园建成一条烘干生产线,每天可烘干鲜花菜90吨。公司总经理巴威介绍说,花菜进行烘干,10斤鲜花菜可得1斤干花菜,脱水后可常温保存3年,同时销售渠道也更广,干花菜可做干锅、可凉拌,该企业生产的干花菜远销台湾、韩国等地。
随着深加工企业的进驻,张港花菜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将立足蔬菜深加工产业,引进更多的深加工企业,延伸花菜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十三五’期间深加工量达到50%以上。”张港镇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