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湖北菜要改名,不叫“鄂菜”叫“楚菜”?
其实,早在2008年时,就有人提出把鄂菜改名叫楚菜。最近,由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湖北楚商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鄂菜改楚菜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更名的话题再次被提了出来。
湖北菜,即鄂菜,古称楚菜、荆菜,虽然湖北菜也属于中国十大菜系之一,但是和鲁川苏粤这四大菜系的知名度相比,湖北菜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对改名持支持态度的网友认为,楚文化积淀深厚,应该有利于提升鄂菜的影响。另外,“楚菜”谐音就是“出彩”,听起来吉利。并且“楚”更加有历史意义,要充分利用。
部分反对改名的网友则认为,“鄂菜”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化沉淀。靠改名来提高湖北菜肴的名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与其用精力讨论改名,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湖北菜肴品质特色的研究上。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鄂菜”还是“楚菜”的争议,湖北还有很多地方也曾改过地名。
竟陵→天门
天门市最早叫竟陵,后晋时,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汉朝时又恢复竟陵。北宋时,因避讳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到清朝时,又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索性因境内有一座天门山,改名为天门县,到如今已成为天门市。
广济→武穴
广济,这个名字是大有来头的,因为靠近广济河,而且佛教兴盛,所以又名广济佛国,李白的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就是广济。武则天执政之后,武姓人士从四川搬来湖北,到明朝时因为姓武的越来越多,北江口更名为武家穴站,所以“武穴”一名由此得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为广济县。1987年10月23日,撤销广济县,设立武穴市。
绿林山→大洪山
也许你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绿林好汉”竟然出自这里!西汉时王莽领导的农民运动就在这里爆发的!后来,后来,绿林山就改成“大洪山”了。各位可以脑补一下,若遇一彪形大汉拍着胸口说:“俺可是大洪山好汉”,那感觉……
均州→丹江口
战国时期,这里还叫均陵,到隋朝时改名为均州,到民国初年改为均县,属襄阳道。1983年时撤销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因修建丹江口大坝,原有的千年古均州被淹没,永远沉在了丹江口水库河底。
光化→老河口
光化!唐昭宗的年号就叫光化。宋以阴城镇建光化军,设乾德县,旋废,后又复设。元至元十四年(1277),废军,改乾德县为光化县,历明、清、中华民国未再变。1983年市县合并,撤销光化县建置,改为“老河口”。
沔阳→仙桃
湖北人都晓得“沔阳三蒸”,沔阳就是现在的仙桃。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于本地置郡设县,因地处沔水以北而称沔阳郡——是为建制之始。1986年5月27日,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郧阳→十堰
郧本乡名,置关于乡,曰“郧关”。郧县以汉水“长利”有“郧关”而得名。关于“郧阳”,“郧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据说,有块石头从天庭投奔到人间,因跟普通的陨石不一样,所以将“陨”改为“郧”,并以此命名。由于落地后的陨石分阳面和阴面,所以,阳面称之谓“陨阳”即今郧县;而陨石阴面所指又恰是“陨阳”之西,故称“陨西”,即今郧西。郧县在明成化十二年成为新设立的郧阳府的府治。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6县,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监察区)管辖。郧阳府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时期才废止。它经历了半个明代和整个清代时期,共生存了435年。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称十堰市。2014年郧县被取消,改成郧阳区。
盘龙城→武汉
武汉至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都是军事和商业的重要站点。
武汉名称的变更,也可谓是跌宕起伏,盘龙城、却月城、夏口、江夏、鄂州、汉阳、汉口、武阳……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李白诗曰:“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里的“江城”美称也就沿用至今,但最后统一的名称还是武汉。
蒲圻→赤壁
会不会读?蒲圻(púqí),指的是荸荠,别说自己不知道啊!三国年间黄武二年,这里就叫做蒲圻县了,直到1998年才改名为赤壁市。应该说这个改名还是很成功的,借三国赤壁之战,名气更响。
江陵→荆州
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从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唐诗人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无人不识无人不晓啊!1994年,荆州和沙市合并,荆州改为荆沙市,1996年改回“荆州市”。
孝昌→孝感
虽然至今“孝昌”这个地名在孝感依旧存在,但是意义却大不相同。孝昌县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为避其皇祖李国昌之名讳,改“孝昌县”为“孝感县”,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动天地之义,隶安远军,属安州。至此,在历史上持续470年之久的孝昌县演变为孝感县沿用下来。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一个取昌盛,一个取感动……前者符合时代特征,后者接地气……您觉得哪个更好呢?
襄樊→襄阳
要说这襄阳,可谓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了,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王维的《汉江临眺》、李白的《襄阳歌》、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首首皆是精品。《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襄阳(孟浩然)的诗15首。襄阳的更名路也是艰辛曲折,从西汉时就叫襄阳,射雕英雄传里的襄阳城就是这里!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1949年以后,襄阳、樊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2010年,恢复成襄阳市。
随国→随州
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随着时代的变迁,终将它定为随州,现在看来,这个名字还是很不错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