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吴丹 胡光荣 金斌)如何让农业生产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皂市镇昌龙农产品种植合作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在传统水稻种植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大棚西瓜、黄金瓜的种植,计划以丰富的产品种类,优质的产品质量来赢得市场,获取更大的效益。
近日,记者在位于皂市镇刘集村的昌龙农产品种植合作社新建的大棚基地看到,大棚里栽种的黄金瓜、西瓜等已经长出了藤曼。
昌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兵义:腊月时候下的苗子,正月时候栽的,现在这个时候就在整藤、下肥。
一家水稻种植合作社,怎么种起了黄金瓜和西瓜呢?合作社理事长孙兵义说,2013年,他广泛联系村里的种田大户,成立了昌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发展顺风顺水,种植面积和服务面积不断扩大。2013年,昌龙合作社获得了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明星科技示范户的称号。
昌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兵义:合作社从开始的15人加入到现在有115人了,(社员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服务面积达到8000多亩,原来收入是一万元,到现在有5到8万元了。
2014年,孙兵义在宜昌目睹了同行利用大棚开展水稻育秧和蔬菜生产,便对这一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去年,他在刘集村建设了一个大棚基地,按照水稻育秧、再生稻育秧和蔬菜生产的循环模式,开始了一步步的综合实践。目前,大棚里青青的水稻秧苗,鲜绿娇嫩。
昌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兵义 我们现在建了20个中棚,一个大棚,投资了80多万元。建成以后,把早稻秧育了以后再来育再生稻的秧。
去年合作社种了100亩地的再生稻,亩平增收500元,今年不仅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还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西瓜、黄金瓜种植。
在种植中,孙兵义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原则,并从河南高薪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社员们进行种植。合作社的20个中棚已全部种上了黄金瓜、西瓜,全年可生产两季,亩产可以达到4000斤以上。
昌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孙兵义 一个棚子可以收入一万多元,除去成本可以纯收入一万多元,再到夏季我们准备栽洋芋头,搞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