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台遗址,发掘了人工黄土台基、陶缸遗迹、土坑墓、瓮棺葬等遗迹
考古队员推测套缸是某种祭祀用品
印信台遗址瓮棺葬,瓮棺内部的土壤中还存有少量骨渣
三房湾遗址发现了大量红陶杯堆积
红陶杯大多有破损
三房湾遗址贮水缸
大量红陶杯揭示这里曾经可能是一处制陶作坊
数以万计的红陶杯
谭家岭出土的玉器 鬼脸座双凤
谭家岭出土的玉器 扇形透雕
谭家岭出土的玉器 玉人头像
印信台遗址黄土台基
谭家岭出土的玉器 玉鹰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西北部的石河镇,这里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等级最高、且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距今5000年至3800年。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功,让我们对这个遗址以及对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有了新认识。4月12日,石家河遗址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日,人民网湖北频道走进石家河,实地探索考古发现。
石家河遗址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40多个不同地点组成。印信台、三房湾、谭家岭等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了解石家河古城全貌带来更多的证据。
位于石家河古城西边,与石家河西城垣隔护城河相望的印信台,因台地形似一枚方形印章而得名。考古队员在此发掘了人工黄土台基和套缸等遗迹,部分套缸上还刻划有某种符号。根据遗存所呈现的特点,考古人员判断这里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多次进行祭祀活动的特殊场所。“印信台遗址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史前祭祀场所。”石家河遗址考古人员徐同斌介绍。
三房湾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中南部,约250平方米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红陶杯,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只有极少数保存完好,此外,还有洗泥池、贮水缸等制陶相关遗存。“我们推测这里曾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专业烧制红陶杯的制陶作坊和存放残次品的场所,可见当时就已出现了社会分工。”
位于石家河遗址中心的谭家岭出土了240余件玉器,这些玉器体积小、重量轻、纹饰简洁,做工却很精巧。它们均出自一种特殊的葬具——瓮棺,瓮棺一般用2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
部分玉器保存在石家河文化考古研究中心。鬼脸座双凤、扇形透雕、玉人头像、玉鹰、冠饰、连体双人像……谭家岭出土的这批玉器造型奇特多变,多数玉器表面还有线刻图案,传递了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比如这只玉鹰,它的嘴部好像是嵌进去的,线条十分流畅。”石家河考古项目负责人向其芳指出,这批玉器精湛的做工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水平。“石家河文化玉器的风格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崇拜,对后代的商和周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张沛 肖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