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味”背后的喜与忧

 

天门网(记者 高璐)黄潭米粉、锅盔、煮包子、岳家乡牛肉酱、豆饼、黄花菜……这些特色风味小吃、土特产品,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天门游子来说,确实是一种无法抵挡的诱惑。

早在网购刚兴起之时,我市不少市民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将天门特产送上电商快车。

“天门陆羽土特产总汇”的店铺老板娘李霞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6月,她就在淘宝网上注册了一家网店,专卖天门特产。

为什么卖特产?她坦言,源于当初的一个电话。一天,一个远在北京的亲戚打来电话,让李霞帮忙寄点锅盔和蒸菜粉过去,说很想念家乡的味道。李霞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天门在外的游子那么多,他们肯定也想念家乡的小吃,可以尝试在网上卖土特产。

说干就干,如今,天门酱鸭、酱鸡、天禧牛肉酱、汉江野刁、杨场豆豉、黄潭米粉等80多个“土货”被李霞推到网上并热销。

李霞的电商部也由原来的一台电脑变成现在的六台电脑,由原来的一个人变成如今的五个人,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她也因此被同行称为“特产大王”。

如今的天门,网上卖“家乡味道”的创业者远不止李霞一个。

熟悉的“家乡味”,通过网络,让远方游子回味味蕾上的故乡。据商务部门发布的《天门电子商务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市在淘宝网上销售“天门特产”的店铺达到73家,交易品种有皮蛋咸蛋、炒米、黄潭米粉、锅盔、慈菇等30多个,一大批本地特产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各地。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天门的100多家农村淘宝店,主打天门本地特产的占到8成以上。

我市农产品众多,为何土特产是主打?李霞认为,需求决定市场,天门有40多万人在外地工作和求学。对于本地的创业者而言,也是最容易上手、根本无需做品牌推广的产品。

 

是这些让人回味的“家乡味道”成就了电商们的创业路。也是这些“家乡味道”背后,却有隐忧。

“不少商品被迫下架,损失不少。”日前,杨林办事处的电商刘雅文告诉记者,自己的网店正经历危机。

她的网店去年底在淘宝网上线,主要销售小土豆、莲藕等初级农产品,半年多时间里生意不错。今年初,她在产品种类中增加了蜂蜜、藕粉等部分商品,但7月份,进货的部分产品由于存放时间过长出现了质量问题,接到不少客户的投诉,无奈只得下架。

“蜂蜜、藕粉都是农户自己制作,在质量上并没有一定标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我也没有办法把控。”刘雅文颇为无奈。

买全国,卖全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电商,看起来确实很美好。

然而,由于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成为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我市农特产网商多半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无品牌、总量小、质量良莠不齐,未建立生产、检测、配送的标准化体系。

“这不仅是土特产的问题,更是所有天门网销农产品的共性问题。”位于天门工业园的湖北威耐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我市电商企业中的“后起之秀”,企业负责人认为,质量不可控是目前天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的“死穴”。

“你卖的十个红苹果中有一个苹果是青的,你的客户也就不再信任你。”一家淘宝店主表示。

用标准化的生产、检测、包装,来做好产品质量的控制,这早已成为广大电商的共识。

华西农商城电商负责人马碧波坦言,实现产品质量的控制,个人网店难以做到,还是需要企业牵头实施,让农产品靠向工业品的标准化,对外观和品质进行相对一致的把控,然后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才能最终实现符合电商要求的标准化,让家乡味道更安全、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