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茶圣陆羽写了些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仅诞生了爱喝酒爱写诗的李白,也诞生了了爱喝茶爱写书的陆羽——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茶圣”陆羽都写了些什么?

《茶经》
《茶经》

一、茶之源

在没有汽车飞机的时代,陆羽走访了国内的许多茶山,从源头了解不同茶类的产地特征以及品种等等。“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等名句,就是出自这一章节。

茶之源
茶之源

二、茶之具

“唐煎宋点明泡”是茶人对我国不同时期饮茶习惯的总结,而“煎茶”就是陆羽写《茶经》时最为盛行的方式。所以,在这一章节中,陆羽不仅罗列了采茶要用到的“筥”(类似于现在的“竹筐”),也重点写到了“煎茶”需要用到的“杵”(碾具)、“釜”(煮茶器具)、“芘莉”(铺放茶叶的器具)等等。

茶之具
茶之具

三、茶之造

制作工艺如何,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章节中有“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记载,给我们展现了唐代的制茶工艺,时至今日依然画面感十足。

茶之造
茶之造

四、茶之器

现在无论去到哪个茶馆,基本上都会见到“六君子”这些常见的。而在“煎茶”盛行的年代,主要的煮茶、饮茶器皿是火筴、鍑、水方等等。历经千年的时代变迁,现在的我们很难了解这些器具的具体用法,却能从这些字眼之中感受到古人喝茶的那般讲究。

茶之器
茶之器

五、茶之煮

在跟一些资深茶友交流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句话,以此来说明用不同的水来会有不同的效果;而这句话,就是陆羽在千年之前写下的,至今依然焕发着光芒,为我们煮茶、泡茶作出指导。

茶之煮
茶之煮

六、茶之饮

茶除了可以直接煮、泡进行清饮,还可以加入牛奶、枸杞之类的食品进行调饮,这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喝茶方式。然而你知道吗?陆羽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在这一章节之中有“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的记载!也许,这就是“茶饮多样化”的起源了吧。

茶之饮
茶之饮

七、茶之事

经常喝茶能提神、解酒、消食……这些对于现在经常喝茶的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而在信息流传度非常低的古代却有可能是“高深知识”。于是,陆羽便在这一章节中罗列了许多关于茶叶的保健功效以及历史典故,方便文人墨客看到之后广而告之、让普罗大众都能了解喝茶的好处,从而达到茶叶、推广的目的。

茶之事
茶之事

八、茶之出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地形、气候、环境都有很大区别,因此产于不同地方的茶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陆羽在走访了全国多个地方的茶山、茶园之后,将不同茶叶产地所产茶叶的优劣进行了汇总;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对于茶人、地理学家来说,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茶之出
茶之出

九、茶之略

对于追求高效、快捷的现代人来说,“简单便捷”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即使是泡茶,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采用、快客杯等简便的茶具进行泡茶。也许是因为在唐代就有一些不喜欢繁琐复杂的“懒人”,他们也追求这“极简”,所以在这一章节中也特别的写出了煮茶、喝茶的时候哪些器具是必须的、哪些器具是可以省略的,方便不同性格的茶友自由选择。

茶之略
茶之略

十、茶之图

作为“茶文化推广大使”,陆羽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茶,在这最后的章节将采茶、制茶、饮茶等过程绘制与绢素之上(现在很难找到原图),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十茶之图
茶之图

陆羽画像
陆羽画像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泡一杯自己喜爱的茶,打开千年之前陆羽用文言文写下的《茶经》静心阅读,感觉有一种特别的画面感;而在浏览、了解生动而有趣的十个章节内容之后,再来泡一壶茶,又仿佛有了更独特的,曼妙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