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吴丹 胡光荣 金斌)人工养殖青蛙大多采用黄粉虫、蝇蛆为饲料,而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采用精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全程饲料喂养新技术,养殖的青蛙不仅生长周期短,发病率少,成活率高,而且青蛙的肉质细腻,品质很好。
日前,记者走进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业主熊卫波正在观察蛙卵的孵化。蛙池里,很多蛙卵已经变成了小蝌蚪,密密麻麻栖息在水底,黑压压的一片。
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 熊卫波:惊蛰过后(青蛙)开始产卵,(孵化)进展还比较顺利,有的小蝌蚪已经会游动了,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小蝌蚪)100个网箱,可以满足100亩的需求。
现年41岁的熊卫波是彭市镇罗桥村人,养殖青蛙以前,在广州从事服装加工生意,有着较为敏锐的市场觉察力。2014年,他放弃了广州的事业,返回了家乡。
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 熊卫波:因为父母岁数大了,小孩子在家没人看管,自己也想回来,所以想回来在家里发展。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熊卫波深知创业的艰辛,因此在回家之前,他便选好了青蛙养殖这个项目,并多次前往湖南考察学习。
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 熊卫波 主要是学习全饲料饲养技术,所谓全饲料饲养技术,就是从蝌蚪期一直到成蛙出售,都是用全饲料饲养,这个好处在哪里呢,比传统的蝇蛆(饲养),产量要高,要省力。
学成归来的熊卫波决定先试验养殖验证技术,他将家门前一块七、八分的空地围起来,把买来的青蛙苗放在里面饲养,从开始的吃蝇蛆,到最后全饲料饲养,青蛙都长的很健康,成活率也很高。
2015年下半年,他说服家里人拿出了13亩土地饲养青蛙。尽管2016年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他的13亩蛙池损毁一半,剩下的也减产严重,但全年销售3500多斤,销售收入近8万元。
如今的熊卫波,青蛙养殖面积达到了25亩,分精养和散养两种模式,两种模式都采用全程饲料喂养技术,精养追求青蛙产量最大化,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散养按照蛙稻鳅套养模式的方式推进,不仅分担了风险,还提升了品质。
熊卫波因为青蛙养殖在彭市镇迅速打响名气,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养蛙能人。他计划进一步改进他的养殖基地,并形成销售+供种+技术的经营模式,让青蛙养殖在致富自己的同时,也能带动他人致富。
彭市镇罗桥村青蛙养殖基地 熊卫波:现在我们养蛙都是一年一季,从3月份到9月份就基本上结束了,有很多时间浪费了,下一步,我准备用大棚养蛙,实现一年四季出蛙,争取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