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一行来到我市调研石家河遗址。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艺新,副市长吴宇慧等陪同。
考古发现,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石家河遗址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由40处地点组成,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遗址群发现于1954年配合水利工程的考古调查,这一大规模的遗址群从1955年起先后进行过10余次系统考古挖掘,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近年出土的240余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震惊了世界。今年1月,石家河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1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在石家河考古研究中心,宋新潮详细了解了遗址相关情况介绍后,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在此出土的精美玉器。“真是叹为观止,它们的艺术感、设计感都很强,无法想象距今已经几千年!” 宋新潮如此评价。
随后,宋新潮一行前往石家河遗址中的印信台遗址和三房湾遗址。这两处遗址出土了大量红陶杯和祭祀遗存。在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宋新潮和考古专家一道,就遗址的保护、发掘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调研中,宋新潮听取了石家河遗址发掘保护工作情况的介绍,他认为考古发掘工作规范有序、资料信息提取比较全面,对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比较具体,保护措施得当。宋新潮指出,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去年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地切实加强文物工作,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长江中游的“史前聚落”,石家河遗址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文物保护任务艰巨。
宋新潮指出,要进一步开展发掘工作,对已勘探发现文物遗迹的周围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了解遗址的整体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保护遗迹;要做好遗址的展示工作,建设一个小型的遗址陈列馆,结合出土遗迹信息,与考古发掘、保护及研究过程向全社会开放展示,使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增强民族自信;省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综合施策,集中发力,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天门人了解热爱家乡历史文化,同时提高对考古的认识。
吴锦就石家河遗址的发掘保护工作向调研组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