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三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
岳口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汉水之滨,是湖北省天门市的南大门,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全镇镇域面积1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居委会,47个行政村,总人口14.6万,其中,农村人口8万,镇区人口5.8万。工业园区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截止到2015年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亿元,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化、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镇区据天门市中心城区18千米,与潜江仙桃隔江相望,境内随岳高速、天潜沔货运铁路、213省道、汉江贯穿全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增长8.92%;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工商税收8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3.91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亿元,增长10.49%;城乡居民收入23220元,增长15.45%;在2015年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试点乡镇综合考评排名中我镇名列第四名。
我镇继2008年跻身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后,2009年被确立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010年进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乡镇和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乡镇,2011年被评为全省综合改革示范镇、全省百强乡镇、特色美食镇,2012年进入全省经济发达重点镇、2013年又被列为全省“四化同步”试点镇和天门市“四城同创”重点镇、2014获得省级卫生乡镇、2015年获得国家文明乡镇。
近几年来,我镇围绕“滨江宜居小城市”,瞄准“全市第一乡镇、全省重点镇、全国示范镇”的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高速度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产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战略,抢抓“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小城市建设试点镇”机遇,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岳口正逐步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市场繁荣、靓丽宜居、充满活力的滨江新型小城市。先后实施了湖北省关于岳口镇“四化同步”试点乡镇战略,累计争取建设资金1.2亿元;工业园区6平方公里扩容调规,入驻企业达家;编制了岳口镇2013—2030年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规达5.2平方公里;编制了滨江特色文化旅游规划,启动了岳口滨江特色文化长廊项目;启动了主城区改扩建战略,完成道路、管网、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2.5亿元;实施了岳口特色城镇化基金项目,争取基金1.06亿元;规划完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了十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启动了天岳一体化(岳口镇整体城镇化)建设战略,申报了中长期设建贷款13.29亿元。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工作评估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按照全省“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造粒打造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设江汉平原特色工业强镇。一是湖北农标、生态岳口,借鉴“标杆管理”理念,以十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太空农业、循环农业,培育具有区域引领作用的现代农业综合体;二是特色工业强镇、循环经济典范,抢抓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产业梯度转移”、“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初步建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化、农产品生加工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主体;三是商贸物流重镇、滨江休闲新城,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水陆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以汉江水运、高速公路、货运铁路联运为代表的区域性仓储物流节点,以“岳口十景”、“八大会馆”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文化、美食、旅游、商贸为代表的滨江特色文化产业园,重塑昔日“小汉口”美誉。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岳口镇濒临汉江,依江而生,因江而美。无论是“行樯约物价,岸柳牵人裙”,还是天潜沔“小汉口”,都无不折射出宜人宜居宜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一是汉江绕城而过,宽阔的水域与岸景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美丽水墨画卷,同时,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湖泊沟渠星罗棋布、油菜花海一望无垠;二是建成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累计投资8000万元元完成了老城区主干道给排水、道路、通讯、燃气、人行道、路灯、绿化、小游园等基础设施改造,投资1.2亿元完成了新城区部分道路、管网、路灯、公园等城市骨架拓展;三是开展文明创建,加强镇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居民素质,先后荣获省级卫生乡镇、全国文明乡镇等荣誉;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完成了健康、十丰、新堰等村庄规划,通过整村推进,先后有10个村获得市级、省级生态宜居村。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岳口镇滨江而生,因江而兴,无论是其空间,亦或是文化渊源,都离不开汉江,而岳口真的历史性质也就是滨江商贸型、水上船居型军事城池型重镇。无论是唐朝时的皮日休、还是南宋时的岳飞、以及古迹“岳口十景”、“八大会馆”、护国寺、沧浪亭,再到“楚四家”诗人刘天民、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等,无不彰显出从古至今的岳口商业繁荣、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而今,为了进一步挖掘弘扬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实施了滨江特色文化长廊项目,在保护、修缮文化古迹的同时,挖掘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重塑“小汉口”繁华景象。目前,以滨江文化为依托,组织开展了每年一度的民间书法艺术展、冬泳横渡汉江赛、特色美食节、民俗文化汇演等不仅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我镇内涵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岳口镇区据天门市中心城区18千米,与潜江仙桃隔江相望,境内随岳高速、天潜沔货运铁路、213省道、汉江贯穿全镇,距离汉宜高速15分钟车程,距离汉宜高铁50分钟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截止到2015年底,全镇道路总长度达358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4%,防洪排涝沟渠达178公里,镇内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9所,镇区有天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岳口中医院,50个行政村实现医疗卫生全覆盖。一是大力实施路网升级扩建工程,累计完成了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岳飞大道、跃进路、勇健路升级改造工程,启动了截岳路、陈跃路、彭越路等村级道路改造项目;二是加快人居环境升级改造,建设完成了岳口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系统、岳口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十丰现代农民集中居住区、便民服务中心、市民文体活动中心、荷花公园、街头游园、公共停车场、亲水湖泊景观、滨江绿化景观带等基础设施;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启动了岳口小学与天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计划、健康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大庙鸿沟河道整治工程。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上层建筑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深度,近年来,我镇围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示范。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创新改革政策,2008年跻身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9年被确立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010年进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乡镇和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乡镇,2011年被评为全省综合改革示范镇、全省百强乡镇、特色美食镇,2012年进入全省经济发达重点镇、2013年又被列为全省“四化同步”试点镇和天门市“四城同创”重点镇;二是以项目实施促进政策落地,2013年实施了全省“四化同步”试点乡镇2013—2030年规划修编与市级扩权强镇改革,2015年启动了“天岳一体化”与特色小城镇发展战略;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加快,近三年来,累计实现农村土地有效流转 亩,建设现代农民集中居住区 平方米,通过园区企业培育就业岗位 个,转移农村劳动力 人。
三、当前小城镇培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提档升级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产业链需要进一步拓展;二是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商贸物流、传统文化、美丽乡村)价值挖掘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品牌化;三是地方人财物资源短缺,缺乏大的人才、技术、资金等项目支持。
四、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一)到2020年总体发展目标及年度目标
1、发展定位
“农工共荣示范区,汉江明星小镇”,努力将岳口镇打造成农业优势地域“四化同步”城镇发展的样本,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共荣的典范。
—湖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江汉平原农工共荣发展先行试点
—天仙潜区域发展的重要支点
—宜居宜业的滨江明星小城镇
2、发展目标
—农业与工业共荣的示范乡镇
—生产与生活共荣的示范乡镇
—生态与特色共生的示范乡镇
—湖北省农村城镇化示范乡镇
3、发展规模
到2020年,镇域人口达15.3万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大道60.8%,城镇人口达9.3万人(其中镇区6.8万人,工业园区2.5万人),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4亿元,第二产业90亿元,第三产业4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
4、年度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
项 目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10.2
11.3
12.5
13.4
14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75
78
80
85
90
第三产业产值(亿元)
25.5
30.5
34.5
39.5
46
合 计
110.7
119.8
127
137.9
150
—城镇建设目标
项 目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年 度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7.85
7.9
8.5
9
10
城镇人口(万人)
5.8
6.5
7.8
8.7
9.3
城镇化率(%)
55.4
56.3
57.8
58.5
60.8
绿地总面积(公顷)
54.3
57.6
59.7
62.5
65.5
二)近期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岳口镇整体城镇化中长期贷款建设内容,1、加快完成岳口镇大庙泓沟、青汉支渠、青沙支渠等“九条河”污染治理及镇区湖泊景观建设工程;2、积极实施绿满天门计划,完成健康社区、新堰口社区、天岳路等防护林及绿化景观带建设。
二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1、按照十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启动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多功能现代农业项目落地打下基础;2、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为规模化特色种植、养殖创造条件;3、围绕新能源、新医化、新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行业内模范带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4、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传统服务业,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展览型、一站式、在线型的现代区域性交易市场、仓储物流节点;5、以滨江商贸、会馆、美食文化为基础,结合滨江特色文化长廊改造项目,积极推进滨江及周边地区商贸、旅游、文化、美食、居住多位一体的新型经济体发展壮大。
三是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完善镇村体系,整合土地资源,优化村庄空间布局,集约建设用地,引导文明生态村庄建设,重点围绕健康村美丽村庄、新堰口社区农家乐一条街、十丰现代农民集中居住区、横堤渡特色种植业等示范试点区域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是完善公共设施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高效运作、设施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岳口小学与天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岳口文化体育馆、岳口养老院改扩建、中心社区社区管理中心、滨江商业文化街等项目建设。
五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步伐。1、按照“天岳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天岳路主干道及沿线道路、管网、通讯、照明、景观等工程建设;2、启动岳口镇区环城公路、老城区管网改造工程;3、完成镇区公共停车场、公交停保站建设。
三)县级支持政策
天门市岳口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试点实施方案
天办发[2013]5号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岳口镇人民政府与岳口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岳口镇延续镇级建制,镇村之间不另设管理层次。
(一)党政机关内设机构。
镇党委、政府设6个内设机构(副科级),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城乡建设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牌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农村工作办公室。
(二)人员编制。
镇(工业园)机关行政编制51名(新增编制在天门市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镇领导职数9名:党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高配为副县级);党委副书记3名,其中1名兼任镇长(同时兼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副县级);纪委书记1名;副镇长或其他党委委员5名。内设机构副科级领导职数6名。
另核定岳口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2名(可兼任镇党委委员)。
(三)直属事业单位。
岳口镇财政分局(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正职可按相当副科级选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0名,主要承担岳口镇财政、金融协调、农村经营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
岳口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正职可按相当副科级选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5名,受市直部门(执法主体)委托承担岳口镇范围内执法职责。
保留岳口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四)派驻机构。
上级延伸派驻岳口镇的机构(含按区域设置的机构),实行岳口镇和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工作上以岳口镇管理为主。
保留岳口国税分局、岳口地税分局、岳口工商所、岳口法庭、岳口派出所、岳口司法所等行政机构。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岳口分局、市交通运输局第三分局、市环保局岳口监督管理站、岳口水利管理站、岳口文化馆等事业单位。设立市城乡规划局岳口规划管理分局。以上机构的具体设置方案另行制定。
(五)其他机构。
保留岳口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岳口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岳口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岳口镇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岳口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岳口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其管理体制与服务事项不变。
教育、卫生等公益性机构,待财政体制建立完善后,另行制定设置方案。
二、扩大管理权限
(一)干部管理权。
岳口镇党委对副科级干部(市管干部)的调配和使用提出建议,其中对非领导班子成员副科级干部实行任前备案;对中层干部在编制和职数内具有考察权和任免权,简化中层干部任免程序,实行中层干部任免报备制。岳口镇范围内的市直部门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人事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后,按程序任免;镇党委、政府对其负责人实行年度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积极推行市直部门与镇党委、镇政府机关干部双向交流任职或挂职。
(二)综合执法权。
在岳口镇区范围内的涉及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执法权,依照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可以由市行政执法部门委托执法的,原则上由岳口镇组织行使,岳口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具体承担,其具体执法业务接受市级主管部门的指导。首批下放的综合执法权详见附件2,其他执法事项另行规定。
(三)行政审批权。
由岳口镇直接管理的单位,其行政审批权由岳口镇负责;暂仍由原派出机关或部门管理的,要充分授权,把能下放的审批权下放到岳口镇派驻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岳口镇便民服务大厅,所有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进入岳口镇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根据授权,统一由岳口镇管理。首批下放的行政审批权详见附件1,其他审批事项另行规定。
三、完善支持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按照分税制的原则建立岳口镇镇级财政,市镇两级财政信息资源共享;原市镇两级税收分成基数不变,镇级收入新增的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到镇;镇辖区内土地出让金除提取省级外,全额用于岳口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财政资金的安排,对岳口镇实行政策性资金倾斜。
(二)加强规划指导。
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按小城市定位,科学制定岳口镇建设规划,规划的具体实施由岳口镇负责。
(三)土地支持政策。
加大岳口镇用地支持力度,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根据岳口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行计划单列,由岳口镇统筹安排、管理。
(四)项目支持政策。
岳口镇的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在全市优先安排;市里争取到的各种项目优先考虑落户岳口镇,并对岳口镇的项目申报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岳口镇工业项目技改、交通、城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
(五)户籍支持政策。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岳口镇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快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逐步使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岳口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汪发良任组长,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人社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编办,并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承担改革日常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检查督办。
(二)认真抓好落实。市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支持政策和放权工作方案,明确操作程序、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岳口镇要加强与市直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制定阶段性目标及年度推进计划,共同搞好业务培训,做好事权的承接工作。
(三)加强督查指导。岳口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对岳口镇行使下放事权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信息反馈,完善相关的操作程序。要强化指导服务,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