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传统习俗,传递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春节期间,记者调查发现,随着“80后”“90后”成为父母,“00后”“10后”的压岁钱不再是“糊涂账”,压岁钱管理更加精细化、多元化。
把压岁钱“还”给孩子
今年春节假期,两年没回家过年的姜先生带着女儿,回到天门老家过年,老家的亲戚朋友见到孩子很开心,纷纷给孩子包红包表示心意。假期结束,姜先生清点孩子的红包后发现,才一岁大的女儿收到的压岁钱达4000元,接近他半月的工资。而家住市区王女士3岁多的孩子,春节收到了近2000元压岁钱。
作为一名“80后”,姜先生对女儿的压岁钱已有打算,“小时候我的压岁钱都让父母保管了,现在女儿虽然还小,不懂压岁钱的概念,但我并不想‘占用’。”姜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为女儿单独开个账户,把女儿每年的压岁钱都存起来,等孩子稍大一点后,用来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和玩具等,启蒙孩子的收支意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
“我们单独准备了一个小记事本,孩子每使用一次压岁钱,都有详细记录。”市民刘女士表示,与大多数“80后”“90后”由父母代管的“糊涂账”相比,“00后”“10后”的压岁钱管理变得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年轻的家长们也有意识地对孩子的压岁钱进行管理和投资。
压岁钱管理多元化
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将孩子的压岁钱存入银行、购买保险、用于学习等方面,让压岁钱发挥作用。
年轻的家长对孩子理财的需求,已引起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注。记者在银行了解到,现有儿童理财卡,不仅具有传统储蓄卡的储蓄、消费、转账、取款等基本功能,还有一大功能,就是网上银行电子记账本。
孩子可以自己记载、管理收支明细,银行提供收支对比、构成和走势图,辅助孩子直观分析账户收支情况,传播精打细算的理财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也有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投向保险产品,把孩子的钱用到孩子身上。年后就有很多家长来给孩子买保险的。
还有家长选择专款专用。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分成学习、娱乐、生活等类别,孩子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完成一些计划,比如做家务,读完一本书,下次考试争取进入班级前几名之类的。这样让孩子知道,想要得到这些钱,自己就要付出努力,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