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缓解“用工荒” 天门佑琪制衣一年省下4000万元

作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一环,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毋庸置疑。

企业成本高在哪?人工、物流、融资、能源等成本高企,是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

成本的不断抬升势必削弱企业盈利能力,继而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事关实体经济的振兴发展。

降成本,政府责无旁贷,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天门佑琪制衣、武汉美的“机器换人”,咸宁26家青砖茶企,眼睛向内,“以电制茶”,降本增效,带了好头。

又到一年招工时,许多企业的招聘主管都泡在各大招聘会,甚至下乡进村“抢人”。

然而,天门佑琪制衣公司却“稳坐钓鱼台”,只在公司大门口张贴了一张招工启事。

佑琪制衣为啥不急?公司总经理董文平说,机器人驾到,“用工荒”缓解了。

招工难倒逼机器上岗

佑琪制衣是天门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高峰时用工多达1200人,曾一度创下年出口额2000多万美元的辉煌。

庞大而廉价的服装工人群体,是天门服装企业辉煌的底气。一项数据可佐证:天门籍在外从事纺织服装业的人数超过10万。“以前工钱低、利润高,企业不怎么把人工成本当回事。”佑琪制衣财务总监张卓蓉说。

然而,人口红利渐行渐远,用工荒、招工难汹涌而至。

这让佑琪制衣始料不及。该企业只得一次次提高工价来吸引员工,人均月工资从2011年的2000元增加到目前的4000元。

短短几年间,人工成本倍增,佑琪制衣顿感“压力山大”。

然而,新的压力一波波涌来——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佑琪制衣的支柱——外贸出口陷入困境,年出口额由2000万美元降至500万美元;

电商蓬勃兴起,服装出厂价格在激烈的竞争中日益透明化,几年间服装出厂价格增幅不到15%。

产品加价空间很小,那么,降低成本的出路在哪里?“机器换人”改变“人海战术”,佑琪制衣看到曙光。

2014年,佑琪制衣开始大量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电脑缝纫机、电脑绣花机、自动挂扣机、埋夹机……一台台“机器人”驾到,短短两年间,40%的设备“鸟枪换炮”。

机器上岗改写劳动效率。董文平介绍,以一套投资近百万元的自动裁床设备为例,过去20多个人做的事儿,现在只需要3个人。

机进人退,企业用工量由高峰时的1200人逐年降至目前的400人。张卓蓉算账:按人均每年5万元工资计算,“机器换人”一年省人工费4000万元。

机器上岗力促企业转型

“机器换人”,换的不仅是人。在董文平看来,机器还唤醒了企业转型升级。

在佑琪制衣,新鲜出炉的智能服装展厅和奥特莱斯工厂店,已悄然崛起一个全新的佑琪。

走进智能服装展厅,仿佛置身在一个赛车俱乐部。指着10余种外观与普通外套毫无差别的服装,董文平兴致勃勃地介绍:“这就是根据赛车服装改进的智能制热、制冷装。”

外套还能自动制热、制冷?董文平解释,这种服装内暗藏玄机,内置电子制热、制冷装置,可以通过控温设备调节衣服温度。如制热服装就很适合户外人员在冬天穿着。

在传统服装利润日益微薄的当下,智能服装打开了佑琪制衣的利润空间。“一件智能外套的利润是普通服装的数倍。”董文平介绍,今年将有6条智能服装生产线投产,可完成30万套的订单。

去年5月,占地2000平方米的佑琪制衣奥特莱斯工厂店开业,成为天门首家服装工厂店。董文平说,“接单—加工—交货—收钱”这一传统盈利模式,在新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摆脱贴牌代工传统路径,企业已开始转型谋求自创品牌。“今年将新开5家工厂店,在全国开设25家直营店,同时启动网上销售,让自有品牌服装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