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魔力天门
录音:欧阳勇征
插画:龅牙凤动漫工作室
感谢客串的小伙伴们

“背背驮,换酒喝,
酒冷打,我不喝,
还是要我的背背驮。”
从哪儿学会这首儿谣的?不知道,反正自打记事起,大家都这么念。曾经小小的我们趴在那些宽阔的、佝偻的、健壮的、单薄的背上,伴随温暖熟悉的声音,把这简短的两三句听了一遍又一遍。
“好吃佬,跟牛跑,
跑地乡里狗子咬,
狗子狗子你不咬,
买个锅盔你过早。”
为什么好吃佬要跟着牛跑?为什么狗子要吃锅盔过早?不知道,反正小时候朋友们都这么说。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若是谁先起了个头,所有人便都跟约好了似的,连蹦带跳、连拍手带笑地齐声唱和起来。
我们都挖过住在潮湿泥土里的“球伞”;
池塘里总有比我们还晚睡的“蚵蚂”;
再胆大包天的孩子也不敢去招惹“洋辣子”;
我们寻着草丛里的“虰虰”追逐跑跳;
我们听“知蚁子”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唱了整个夏天;
我们整整一下午聚精会神地蹲在墙角看“蚂蜒子”搬家;
我们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是 “躲猛猛扎”的战壕;
我们玩起“烧歌拉巴火”认真又开心······
生活在外地的天门人,吃着洋披萨,却被那一口土“锅盔”馋得百爪挠心;
对于走遍东西南北、尝过珍馐饕餮的天门人来说,仍是那一碗柔绵粘糯的“黄潭米粉”最惊艳味蕾。加一根油条是标配,完美~!
······
我们有这样一种默契:别的人可能听不明白,但我说的,你都懂,因为我们说的都是——天门话。

“天门话”对于天门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是你即使普通话、英文说得再溜,说梦话仍然会用的语言;
是你在家里听着它说着它的时候,那一份习以为常的安心妥帖;
是你在外地听到它说起它的时候,少一分远离家乡的疏离落寞。
当你站在我面前,不用告诉我你姓甚名谁、打哪儿来、吃什么口味的菜,只要你开口说一句天门话,我便一拍大腿,兴奋地冲上前握住你的手:“诶呀,冷纳也是天门人吧!”
如果这首《天门话》让你会心一笑,就把它分享给更多说“天门话”的天门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