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小花菜种出致富大产业

用“小花菜,大产业。”这句话,来形容湖北天门市张港镇的花菜产业最贴切不过。目前,张港镇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35个花菜种植专业村,1.8万户菜农实现花菜标准化生产,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8个乡镇,花菜已成为张港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张港花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国际市场。

【从粗放到精耕细作,张港花菜种植模式基本成熟】

“张港的花菜种植可以达到今天规模,有其独特的优势。”1981年就在这里工作的张港镇农办主任谢茂春见证了张港花菜的发展历程。他说,张港的沙壤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好,特别适宜高品质花菜生长。经过多年的摸索,从选种示范、营养钵育苗到合理使用药、肥,张港花菜从粗放型到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基本成熟。谢茂春把这种模式形象的描述为“用种小田的技术种大面积作物”。

张港镇种植蔬菜历史悠久,镇郊两个蔬菜专业村曾是武钢的蔬菜基地。1984年,张港有农户自发从上海等地引进花菜新品种试种了几十亩田,市场价格比当时冬季主打蔬菜大白菜要好,一时间供不应求,花菜种植开始受到农民的追捧。到上世纪90年代,张港镇开始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花菜,传统的“麦—棉”等模式改为“油—豆—花菜”“早春蔬菜—花菜”等模式,农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到2000年,张港花菜发展到1万亩左右。特别是近年来,张港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滑,不少农民调整结构种植花菜。

“现在的张港花菜在8月播种后,60-160天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有十几个,最大程度实现错期上市。”张港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廖生云告诉记者,张港推出了花菜标准化种植规程,指导菜农科学种植花菜。同时每年在春节后、播种前、病虫害高发时至少对菜农进行3次系统培训,解决菜农最关心的品种选择、农药化肥施用等问题,并且严格监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禁用、限用的农药进行抽样检测。发现违禁种植时及时处理,以此保证花菜产品质量。

【找政府不如找市场,企业带动突破花菜保鲜瓶颈】

蔬菜行业有着“赔三年,赚一年”的行话。进入新世纪后,张港花菜面积逐年都在提升,可由于气候、运输、市场等诸多原因,花菜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当地政府还曾有号召机关工作人员采购花菜帮助菜农的举措。原来,未经冷鲜保鲜、包装处理的花菜只能在500公里运输范围内销售,加上当时农村经纪人队伍尚不健全,以菜农提篮小卖自销为主。

面对日益严峻的销售形势,2003年,张港镇探索用市场手段提升产业,引进天门市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万吨级真空预冷设备和蔬菜冷库,突破花菜预冷保鲜储藏瓶颈。随后,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形成了十几支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实施订单生产,企业以保护价收购,与农户共同分担市场风险。几年间,张港花菜销售范围半径扩展到全国,彻底扭转了以往产品滞销的局面。

打开鑫天公司冷库,整齐摆放着经过初加工处理的花菜和毛豆。鑫天公司董事长李根华介绍说,这批速冻产品保质期长,可以在全年不同季节以最合适的价格上市。目前公司每年收购、加工、销售本地花菜等蔬菜产品超过50万吨,在全国打响了“张港花菜”品牌。

【菜农增收企业增效,让张港花菜叫响全国】

张港镇尹港村菜农胡登洲算了一笔花菜种植账,每亩花菜平均产量为4000斤左右,按现在地头收购价0.5元/斤,除去每亩约200元的种子、100元的农药、300元的化肥、100元的地膜等农资费用,每亩花菜纯利润约为1300元,加上黄豆等前茬作物,每亩纯利润约为2000元。前年市场行情好,赚得就更多。

加入合作社收入还能更高。张港镇三新花椰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常务理事李新炎说,依托鑫天公司,合作社在丰富种植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建品牌基地上下功夫,自建1500亩核心基地,覆盖1.2万亩,对社员种植的花菜和毛豆、西蓝花等农产品,采取统一种子、农药和化肥,并统一进行培训、管理、检测和收购,去年“十一”期间,订单收购的部分花菜地头价达到2元/斤,使菜农利润最大化,企业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天门市已形成了像张港镇这样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蔬菜产业。湖北省蔬菜办副主任袁尚勇建议,下一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动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沟渠和冷库等配套措施要齐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注重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农业科技上的创新投入。

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抓龙头、扩基地、建市场、培专社、强设施、创特色”。天门市委书记柯俊、市长吴锦表示,张港镇要突出特色,叫响品牌,着力打造“中国花菜第一镇”,做大做好花菜文章,让张港花菜叫响全国!

(第一农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