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看天门】 与一条大河的文明对话

9月14日,湖北卫视《支点周刊》栏目以《与一条大河的文明对话》为题,聚焦我市石家河文化,下面来看详细报道。

长江,是一条穿越万年的河流,它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瑰丽篇章,也连接着世界的跳动脉搏。长江文化从远古走来的基因密码是什么?它是如何以开放之姿走向世界的?又将以怎样的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未来?为了解开这一个个疑问,我们的记者展开了一次寻访。

江水拍打两岸,涛声回荡万年。这条从唐古拉山奔涌而下的巨龙,绵延6300多公里,所到之处,无不孕育并散落着文明的璀璨星火。

记者 向昊:探访的第一站,我来到了天门,这里被誉为长江中游“第一古城”。闻名遐迩的沔阳三蒸就发源于这里。您可别小看了这一碗蒸菜,当地人告诉我说,这里面藏着5000年前的文明密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器物它名叫陶甑,它的底部有很多小孔,这是古人用来蒸食物的工具,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的蒸锅。

天门市博物馆讲解员 尹丹露: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特别介绍的这件陶甄,这个陶甄它其实是主要是用来蒸煮食物用的一个器皿,而且在这个器物的底部,它是有诸多孔洞的,就是方便这个蒸汽自下上达,达到下面可以煮,上面又可以蒸,所以其实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石家河的先民们 ,他们就广泛地使用陶甄,到如今我们天门被誉为“蒸菜之乡”,这绝对是最正宗的千古流传。

记者 向昊:过去70年间,天门石家河遗址经过20多次系统性发掘,共出土了35万多件各类文物。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