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评】东湖评论:县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队伍的素质与作风,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力量。5月24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并作主题辅导报告。他强调,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和好作风。这一论断,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县域,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纽带,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而干部队伍,则是县域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他们的素质高低、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省委书记王忠林强调,要倾心倾力、严管善用,着力锻造“硬邦邦”的干部队伍。这不仅仅是对干部数量的要求,更是对干部质量的期待。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应当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集合体,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准确把握方向,有效应对挑战,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在“真教育”上下功夫。“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思想政治教育是干部成长的基石,必须将其摆在干部工作的首位。在日常工作中,要抓好日常性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干部的工作与生活,时刻提醒他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的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补齐能力短板,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定期组织集中性教育,通过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让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在理论学习中提升境界。只有不断推动干部修学提能、修心砺志,才能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保持清醒头脑,做出正确决策。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在“善用人”上下功夫。“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坚持一切为了事业、一切出于公心、一切按照程序的原则,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在选拔干部时,不仅要看其学历、资历,更要看其实际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情怀。要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那些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这要求我们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坚持公道正派,注重实绩实效,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让真正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在“严管理”上下功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干部家庭负责的体现。要勤抓勤管,从日常工作的点滴抓起,对干部出现的小问题、小毛病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要建立健全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同时,要关心关爱干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更加安心地工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当前,湖北正处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县域高质量发展是支点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是湖北“干部素质提升年”,全省党员干部要以省委书记王忠林的重要讲话为指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并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加强学习,并结合县域发展所需深入思考,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拼抢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关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