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播“一粒籽”,夏收“万斤油”。当前,正值油菜的黄金收获期,我市60多万亩油菜田已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抢抓农时,加紧收获。
在黄潭镇千亩油菜示范试验基地的油菜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作业,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油菜被卷入机器内部,迅速完成脱粒过程,而油菜壳与秸秆则被精细碾碎,抛洒回田,实现循环利用。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熊路:全市60.4万亩油菜,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成熟收获期,去年到现在,天气状况比较好,病虫防治效果比较好,生产形势比较喜人,预计单产会增产三个百分点以上,亩产在160公斤以上。
农技专家介绍,联合收割需要等到田里的油菜全部成熟后统一收割,由于油菜荚果上下成熟度不同,先熟的果荚受到外力会裂开导致菜籽掉落,而不熟的菜籽含油量不足,容易造成损失。
今年,我市推广油菜“分段式”机收模式,农机手先割倒油菜就地晾晒,待果荚完全成熟后再进行脱粒回收。相比传统直收,虽多一道工序,却能每亩多收30到50斤左右的油菜籽。
市双鑫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鲁文武:今年的油菜长势很好,品质也很好,从5月12日开始收割,我们根据情况,大部分采用分段收割,也有部分采用一次性收割。分段收割一亩田可以增收30斤(以上),这个经济价值可能在90元左右。
当前,我市农业部门组建多支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油菜减损丰收,颗粒归仓。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雷志祥:油菜分段收获,要掌握收获的时间,第一个是油菜成熟的时间,第二个进行分段收割,机具下田的时候,尽量选择在早晚,或者是有露水或者是阴天。
今年,我市贯彻“稳粮扩油”方针,通过推广“稻油轮作”扩种模式,确保油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调配800多台新型农机投入夏收,预计5月底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黎 刘帆 王雅琴)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