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多元路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今年又有1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过10万元,全市总共54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了10万元、占总数的91.06%。下面来看湖北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长江新闻》栏目的详细报道。
蒋场镇孙岭村紧靠汉江,过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传统作物,土地资源缺乏合理利用。为了改变“空壳村”形象,孙岭村引进农业公司及合作社,搭建蔬菜大棚,建立了“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联合机制,常年种植蔬菜2100亩、中药材200余亩,每户增收近万元。成功入选2023年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天门市蒋场镇孙岭村党支部书记 阳先达:我们跟相关的厂家和商家一起行动,把孙岭村的蔬菜销往北方地区。我们把村经营主体服务好,争取我们村的经济收入年底达到30万元。
增加村集体收入,关键是要激活“造血”功能。去年以来,天门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组建专班,深入全市593个村进行调研,分片召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座谈会,对未达标的乡村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计划,从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土地、市场这三个方面,实行清单化管理、责任化推进,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天门市皂市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 赵云:将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产业,结合老百姓的意愿进行规模流转、规模种植。
下一步,天门市将借助湖北数字农经平台,进一步加强“三资”管理,确保“三资”收益颗粒归仓,鼓励村集体创办服务实体、成立劳务公司,承接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力争在7月1日前,全市593个目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邵文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