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白色污染,守护良田沃土。近日,市农业农村局、湖北宜居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市随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在合作社葡萄种植基地举办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和合作社社员一道,将一堆堆废弃农膜装入农膜回收专用车,运送到回收企业进行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湖北宜居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忠平:我们在各乡镇设立了收购点,利用网络的APP和公众号进行预约回收,在回收过程中,我们根据农户提供的这个农地膜等级,300到500元一吨的价格再进行回收。
我市农业生产对农膜覆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农膜覆盖面积大、覆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产中的残留农膜影响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我市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相结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构建了由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全民参与、网点回收、企业加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废旧农膜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消除农田“白色污染”。
市随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伟:地膜的回收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很头疼。我们每年都使用很多,它这个污染环境,然后呢,卖了也没有人要。现在政府组织了这样一个地膜回收活动,我们非常高兴。
市农业环境保护站农艺师熊金剑介绍,我市已构建农膜循环回收再生应用的新型供应链循环模式,打通了“残膜回收”的堵点和难点,实现了农户受益、农膜定向回收处理、再生料标准化生产以及农膜再生料的升值应用,形成了循环链,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市农业环境保护站农艺师 熊金剑:主要采取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来逐步减少超薄地膜的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在回收的过程中,它不容易破碎,便于回收。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在这个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它逐步分解,不需要回收。通过使用这两种地膜来减少这个土壤中地膜的残留,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预计到2025年5月底,我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将达85%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辉 刘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