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支点 争当“优等生” 奋力开创跨越赶超发展新局面】 市教育局:服务民生 扩优提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围绕贯彻落实“全市跨越赶超发展大会暨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新的一年,教育系统结合目标定位,将如何谋划部署、创新举措、展现担当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贡献力量?《聚焦建支点,争当“优等生”访谈》,专访了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华阳。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华阳:首先是强化支点意识和争先意识。全省教育大会指出,教育应当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教育系统将加快重构教育供给体系,整体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努力在跨越赶超发展中走在前列。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支点建设之基。

一是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持续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扩大城镇优质学位总量,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进教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是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努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持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巩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持续为教师减负,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浓厚社会氛围。

三是坚持以公益公平为遵循,不断拓展教育发展新动能。严格学籍管理,坚持统一平台阳光招生。加强随迁子女、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教育保障服务。深化巩固 “双减”成果,坚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规范校外培训管理。

教育系统锚定全力推进的“七项重点工作”主题主线,将深入实施2025年教育“五大专项行动”,推动天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天门经济总量跨越、百强位次赶超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华阳:一、时代新人铸魂育人行动。深化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丰富思政精品资源,逐步形成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新生态新格局。

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课间15分钟”“30分钟大课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建设。提升学校美育熏陶行动质量。以传染病防控、近视防控等工作为重点,抓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常态化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干预。

三、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行动。改扩建城区两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200个。改建村级幼儿园、托儿所3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到56% 以上。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全面消除D级危房和校舍安全隐患。改扩建三所高中学校,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

四、荆楚强师共同行动。实施“三名工程”,开展“楚天名师”“荆楚好老师”系列推选。推进教师全员培训,省市统筹培训中小学教师3000人次。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实施“归雁计划”“银龄计划”。

五、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固本强基行动。实施校园安防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施应急演练全员计划,有效构建师生安全体系,全市校园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推进“校园餐”整治,开展数字化食堂建设。建立中小学教材教辅使用和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坚决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突出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师生身边延伸,专项整治成果群众可感可及。

聚焦建支点、争当“优等生”,新的一年,教育系统将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华阳:一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化支持幼儿自主发展的环境,改革保育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落实中考改革政策、高考综合改革配套举措,健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实施教育数字化融合行动。深化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建设高标准具有交互功能多媒体录播教室10间以上,充分利用数智技术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

三是实施教联体建设提质增效行动。服务全市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城乡教师双向交流500人次以上,教联体建设有效覆盖 10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

(融媒体记者  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