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跑出“加速度”

天门广播电视台报道(记者 田兴竹 刘帆)今年以来,我市多举措激活产业扶贫“源动力”,开启精准扶贫“加速度”,全方位构筑脱贫攻坚体系,切实将扶贫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走进杨林街道办事处朱垸村,水泥路干净平坦,文化小广场宽阔整洁,改建后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医务室、超市、农家书屋、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等便民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杨达昌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村医务室的环境条件比较差,一般用药都没有,村民还要到其它村去看病。

杨林街道办事处朱垸村 村民 杨达昌 现在通过政府支持,我们医务室环境面貌全部焕然一新,各种药物不用到城关去买了,医生24小时都在这里,很方便我们老百姓。

朱垸村是我市今年计划脱贫出列的36个贫困村之一。目前该村“九有”脱贫标准已全部达标。下一步,该村还将通过发展大棚蔬菜、光伏发电等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杨林街道办事处朱垸村党支部书记 彭爱军 目前光伏已基本建成,大棚蔬菜,我们准备投资100多万元,采取农场+贫困户+个人的模式,共同投资共同建设,来增加村里集体收入。

截止到11月底,我市今年计划整村脱贫的36个贫困村中,已经达到“九有”标准的有24个,其余各村也在加紧建设,在年内也能全部达标。

因人而异、精准滴灌,通过多种途径助力精准扶贫拔穷根。在横林镇戴湾村,村党支部书记戴云兵正在给村里的贫困户戴炎清讲解稻田养虾技术。戴炎清因病致贫,30多岁的儿子还没娶上媳妇。村党支部书记戴云兵说服村里的勇烽家庭农场主,同意让戴炎清带田入社,免费帮他建好鱼池并提供技术,每年可帮他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

横林镇戴湾村党支部书记 戴云兵 继续在稻田养虾这一块把它扩规将近100亩,带动周边的农户,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精准扶贫的辐射效应在我市已逐步显现。石家河镇石庙村贫困户万贵成父子俩经过培训后,2015年,进入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就业。

石家河镇石庙村贫困户 万贵成 平时就帮忙养殖泥鳅,闲的时候就做一些季节性农活,每个月可以拿1800元。

通过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产业带动等方式,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周边村97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华平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产业优势和自身优势,不断的引领深化贫困户的农艺和农机技术,来让他们尽快的脱贫。

目前,我市已有1573个市场主体与653个村、1.14万贫困人口对接实施产业扶贫,127家企业结对帮扶119个重点贫困村,力争让他们尽早脱贫。

市扶贫办主任 马雄武 今年计划建设的55个重点贫困村光伏电站,已建成49座,在建6座。完成教育帮扶5800人,医疗救助14000人,危房改造1100户,低保兜底14543户。

我市压实精准脱贫攻坚责任,逐级立下军令状“限期脱贫”。从市直部门选派25名班子成员到乡镇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精准扶贫工作;向119个重点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组建215个工作队坚守村湾谋脱贫;出台《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百企联村实施方案》等一项项有力的产业扶贫政策,拿出1000万元建立富硒产业发展基金、出资800万元设立光伏项目奖补资金、调剂2000万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目前已有1.92万人顺利脱贫。

市扶贫办主任 马雄武  2017年,我市将围绕40个贫困村出列,2.38万人脱贫的目标,强劲推进贫困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民增收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实施“X+贫困户”行动计划,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等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并能持续增收。

来源:天门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肖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