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防治、环境安全为重点,以环境执法、环境监测为手段,不断转变生态环境管理方式,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天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砥砺奋进这五年”专栏播出 生态为底绘新卷——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综述之一 城水相融 水乡园林特色尽显。
这是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的五年,河湖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好;这是城市宜居指数不断攀升的五年,公园绿地增多,湖泊面积扩大,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深秋时节,北湖公园碧波荡漾,湖鸟竞飞,整个湖面如一只巨大的玉如意横卧在城区北面。公园于2017年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8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1064亩。建成后将与东湖、西湖、南湖遥相呼应,一城坐拥四湖,城市水乡园林特色尽显。
北湖公园建设项目是我市退垸还湖“三年计划”任务之一。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人介绍,天门被列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共45个,其中城中湖4个、农村湖泊41个。从2019年开始,我市制定了湖泊退垸(田、渔)还湖方案,计划在2019年至2021年完成14个湖泊退垸还湖任务,杜绝围垦养殖,重塑调蓄能力,保护湖泊生态。
退垸还湖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以天门河流域改造为抓手,大力推进小微黑臭水体治理、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等举措,着力实施退垸还湖、雨污分流等系统性改造工程,有效促进了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天门河宛如一条绿色丝带穿城而过,作为天门人民的母亲河,天门河水环境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河道污染曾经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多年来,围绕天门河城区段水环境治理,我市累计完成投入约9亿元。
2016年以来,我市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深入开展天门河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划定养殖红线,关停拆除养殖场2575家,现有526家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2%。
2017年,为加强对园区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市政府对天门高新园、岳口工业园重点排污企业地下排污管网进行封堵,并配套建设明管高架和明沟明渠,先后完成了2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管网改造,让污水雨水“各行其道”。
2019年,城区雨污分流工作全面启动,这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一次管网改造,铺设管网100多公里,对城区生活污水进行系统收集处理,实现了应收尽收。
如今的天门,城水相融,水乡园林特色尽显,成为宜居城市的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