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户外工作者要这样防护

气温骤降,记者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获悉,因气温骤降引发疾病的急诊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分别列第一、二位,其中不少是户外工作者。户外工作者平时要注意哪些疾病?在低温环境下作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邀请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冷俊岭为大家答疑解惑。


沈江江 绘

早起开工

却突发高血压

李先生和妻子是某农贸市场的摊主,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到批发市场拿菜。几天前,李先生早起准备去拿菜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有点晕,原来是高血压犯了。随后,李先生来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自己的高压飙到了150多。

像李先生这样的心脑血管病人,仅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一天就会接收数十例。冷俊岭介绍,秋冬季的高血压患者会明显增多,是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体内血管收缩,容易引起血压偏高的情况。

“建议先明确自己是否存在高血压,如果有高血压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冷俊岭介绍,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还应该定期监测血压水平,这样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冷俊岭提醒有高血压的朋友日常应该坚持低脂低钠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腌制食物。

气温骤降

户外工作者要格外小心冻伤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外,户外工作者最容易遇到的疾病就是冻伤。“不少市民都发现,最近夜里的温度特别低,最低温只有几度,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冻伤也是户外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冷俊岭介绍,冻伤一般发于手、足、面部、耳廓等身体部位。冻伤局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按压时褪色,放松后恢复颜色。严重时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局部有肿胀感,暖热瘙痒,溃烂疼痛,可继发感染。

如何预防冻伤?冷峻岭介绍,寒冷条件下,在户外工作时,应穿保暖防风衣服,不穿潮湿、过紧鞋袜。保持衣着、鞋袜干燥,沾湿后及时更换。另外,要减少体表外露,外露部位适当涂抹防冻霜保护,勤用手揉搓,促进血液循环。劳动强度不要过高,防止过度出汗。肢端疼痛和寒颤是低温的危险信号,当寒颤十分明显时,应终止作业。

在户外工作时,要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不赤手接触金属类物品或其他传热性强的物体。在饮食上,可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防止饥饿和过度疲劳。同时,户外工作者应该戒烟限酒,饮酒特别是醉酒后不在野外工作。另外,户外工作者的用人单位应该做好防寒物资保障工作,正确使用御寒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