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神十三”指挥口令的指挥员,啥来头?

“各号注意,我是零号,30分钟准备。”神舟十三号飞船点火发射倒计时30分钟开始,神舟十三号任务零号指挥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吴华作为全发射航区的“施令官”,发出“神十三”发射准备口令。


一身航天工作服,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吴华端坐在测发大厅正中央,一丝不苟地紧盯测试大屏,沉稳地下达指挥口令。这是他第一次担任飞船发射任务的零号指挥员,沉着镇定指挥的背后蕴藏着吴华22年的任务经验和充足的任务准备。

“家里床头、餐桌、沙发上,到处都是他的书。”妻子常艳玲说。走进吴华的办公室,书架上关于载人航天系列教材和CZ-2F运载火箭的丛书有20余册,都被他作了特殊标记,10本厚厚的读书笔记记录了他半年来挑灯夜读的心得体会。

“神十二任务中他虽然是备份零号,但他按照主岗标准训练、准备,提前三个多月就研学掌握各系统的测发流程、方案预案、协同程序等试验文书,足足有五六十本。”老搭档邓小军佩服地说。

吴华在工作中。王衡 摄

爱读书是吴华从工作之初就养成的习惯。1999年,梦想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吴华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放弃离家咫尺的西安某单位,来到千里之遥的戈壁大漠,在点号一待就是19年。

入职那年11月,作为新入职人员,他参与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第一次看到测发大厅,感觉很有科技感、很神圣,听到回荡在调度广播里指挥员一声声慷慨激昂的口令,向往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一名测发指挥员。”

梦想一旦萌芽就会滋生不可限量的创造力。面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遥外测岗位,吴华不气馁、不畏难,沉下心来,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自我学习充电上。不打扑克,不玩游戏,一本本专业书籍、一项项课题研究陪伴吴华度过了在点号的数个春夏秋冬。

“搞技术的,就要靠实力说话、靠技术安身立命。”这是吴华的工作信条,也是他的自我要求。2001年底一次任务中,GPS单机匹配性出现问题,吴华提出替代法排故方案,只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顺利排除了故障。如果采用常规排故模式方案,则至少需要3天时间,任务就不得不推迟到春节后。“科技人员中,他是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大胆、敢于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和解决方案。”提起吴华,中心原副总师陆晋荣竖起大拇指。

吴华在工作中。王衡 摄

二十年如一日,吴华一心铺在事业上,持续着“996”的工作模式,陪不上妻子,管不上孩子。“我们结婚前一天,他在忙任务,结婚第二天他又去忙测试了,只有结婚当天,他休了一天。”对于丈夫的舍小家顾大家,同为航天人的妻子常艳玲十分理解。

长期忙于工作、对家人疏于照顾的吴华,一有时间和精力,就想方设法经营小家:阶段性为孩子辅导作业,总结易错点,陪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带孩子看发射;主动帮妻子干家务,一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

“儿子今年11岁了,一直都是他妈妈在带,逢年过节、双方父母生日等等,都是妻子在补位。她的支持、包容,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心无旁骛干工作。”谈起妻子,吴华满眼温柔、满怀歉意。

“夜晚天气冷,你们要格外关注塔架封闭区温度、产品状态和推进剂浓度,有问题随时报告。”发射前一天凌晨,吴华登上11层塔架,对塔勤值班员杨佳文叮嘱道。

吴华在工作中。王衡 摄

神舟十三号船箭组合体转运到发射区后,吴华就开启了“007”的工作模式,吃住都在阵地,白天、晚上都会到发射场各个点位场所,对千余台套设施设备进行巡检、查看,确保塔架封闭区包括外围管路、电缆连接、防沙保温、照明等设施设备没有任何风险隐患。

吴华表示,载人航天,小心没有上限,任何细微疏漏或考虑不周都可能会对整个任务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作为零号指挥员,既要掌控态势,又要左右兼顾、把握细节。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吴华把自己的青春深深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融进大漠的一次次飞天,融进航天强国的漫漫征途中。“建设航天强国需要几代人努力拼搏、接续奋斗,能够参与到这项事业中,干一点有意义的事,我很知足也很快乐。”吴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