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彭黎 陈立)市卫健委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强力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实施了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进一步增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同时,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入手,推动基层医疗惠民生。
近日,在九真镇卫生院,新建的综合楼已进入装修阶段,该楼一、二层为普通门诊和发热门诊,三、四、五层为隔离病房,共24个房间,预计今年11月投入运行,这是我市基层公共卫生补短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九真卫生院院长 郑文兵:争取了公共卫生补短板的项目1800万元,医疗设备的更新,已经能够满足辖区内的老百姓就医看病。
卫生院条件的改善,让村民就医更安心,更方便。
九真镇村民 : 我们就医也是就近,现在这里的条件也改善的很好了。
九真镇村民:就医环境也好,服务也很好。
2020年,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汪阳波、黄丽红、刘俊平等10位市人大代表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医共体及卫生院建设等问题,开展了大量走访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投入的建议》等相关建议案。
市人大代表 黄丽红:农村还是会选择就地就医,加强基层这一块设备设施健全,还有整体的环境这三项是比较重要的。
为了让代表的建议“落地有声”,一年来,市卫健委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充实了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市卫健委人事科科长 刘剑明:实行一乡一策,年龄、学历进一步放宽,我们招聘35人,下半年还招聘一批25人。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基层规范化建设,每个村建有合格的村卫生室,配备了合格的村医。
市卫健委人事科科长 刘剑明:委托天门职院培养乡村医生154人,目前63人将于今年10月份分配到村卫生室,启动了村医学历提升,已完成学历培养200人。市卫健委还加强卫生院和村医待遇保障;改善基层基础条件,统一为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化发热门诊28个,将建成12个标准化发热门诊、1079张标准化普通病床、474张传染病可转换病床;充实了一大批基本设施设备;加大了经费支持,今年补助基本公卫服务资金达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