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布区域发展布局“施工图”:
未来三年,我们这样干!
昨天(8月16日),湖北省公布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2021年度工作要点等九个文件,以项目化、工程化、清单化为 “一主引领 两翼驱动 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指明了路径,明确了目标。三个城市圈未来长什么样呢?
首先,武汉城市圈将围绕“便捷、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活力”六个关键词展开,重点突出“同城”二字——比如,打造一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探索圈内城际铁路“月票制”等,让圈内老百姓过上同城生活;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万亿级世界产业集群,打造四大组团发展先行区,加速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让圈内产业融合共生、休戚与共。
襄十随神城市群的重点是“共建”二字:基础设施共联、产业发展共促、创新平台共建、开放合作共赢、生态联保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协同发展共进,七个“共”的背后,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共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文旅融合更加紧密:游江观城、登山问道、谒祖赏乐、探秘神农架,这一气呵成的旅游体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到2025年,这个城市群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达到1.2万亿元。
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也很明确:建设区域“一小时交通圈”、打造绿色农业融合发展经济带、共同打造国家级磷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宜荆荆恩”科创圈、旅游实现区域内“一卡畅游”等,规划中,“飞地经济”、“组建联盟”等关键词频频,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好邻居”们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到2025年,这个城市群的目标是区域经济总量争取突破1.6万亿。
湖北发布区域发展布局“施工图”:
未来三年 武汉城市圈长什么样?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未来三年,武汉城市圈将会建成什么样?
在未来的武汉城市圈里,大家首先感受到的是出行便利。打造轨道上的城市圈,湖北放出了“大招”:续建15条高速公路、增加6个高速出口、贯通17条市际断头路、畅通16条瓶颈路,到2023年,高快速路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从梦想走进现实。航空方面,新建咸宁机场、将仙桃通用机场升级为3C运输机场被写入规划,加上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联动发展,国际货物“一日达”便可轻松实现。
圈内的百姓生活,也会更加舒心。圈域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都要围绕“共享共建”四个字展开,为此,规划中列出了实招,比如,推进县级医院与武汉三甲医院合作全覆盖、建立中小学研学课程资源(基地、营地)共享机制、探索异地养老服务机制等;
不仅如此,圈内的景色也会更加优美。按照规划,到2023年,武汉城市圈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6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为此,武汉主城区周边50公里左右生态区域,将以水系、山体、林地、湿地等为载体,打造环城绿带,长江干线及长江支流生态廊道、洪湖——梁子湖、汉江——汈汊湖等湖库,也将建设生态廊道。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正在缓缓打开。
在圈内惬意生活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市场主体,首先,他们会感受到创新要素正在前所未有地高效流动。规划提出,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共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共建长江新区、推进产业园合作等,让圈内的产业“组团出道”。到2023年,武汉城市圈的研发经费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以上,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5%,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将会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
此外,金融、技术、土地等企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也会自主有序流动,规划提出,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同城化,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财政支持科技成果转换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加速同城化政策协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身在圈内,心向国际。规划提出,“打造开放武汉城市圈国际形象”,圈内9个城市,要探索推进行政审批无差别受理、标准共商共通、检测认证结果互认,共同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此外,规划提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产业转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志强 赵忠楠 袁恬恬 责任编辑 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