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
有21位青年
以平均二十六七之龄
于黑暗中
探寻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创下百年伟业
他们中
有的被毛泽东尊为老师
有的是董必武的入党介绍人
有的与周恩来合称一时双璧
他们起点很高
4位留日
4位是北大学生
6位就读于其他高校
12人精通外语
有的通晓5国语言
他们曾寻路碰壁
有的多次发动
反对清政府的武装斗争
却一次次受挫
有的力行工读互助运动
却入不敷出经营失败
有的曾想以工程技术救国
却发现无法改变
百姓水深火热的境遇
民族危亡 “主义”众多
哪一条才是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们战斗在一线
在山海关领导工人卧轨罢工
在新疆为抗战募捐飞机
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
出使共产国际推介中国
在全国各地建党
开展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他们信念坚定
为马克思主义九死而不悔
有的是师生同行从容走上绞刑台
有的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有的是举家从事地下工作
失去亲人后强忍悲痛说
“干革命免不了牺牲”
有的是牺牲于战斗一线
遗体无存……
他们是百年前的新青年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
全国58名党员中
信仰坚定
却未能看到黎明的21位
许多人的名字事迹罕为人知
许多人甚至没有一张清晰的照片
百年后的2021年
长江日报13名记者从武汉出发
走访全国15个省和直辖市
探寻这21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呈现其初心
也叩问我们自己的初心
缅怀 赓续 前行
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撰写了8000余字的《青春》,庄严宣示青年的神圣使命,教育并帮助高君宇、邓中夏、缪伯英等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牺牲后,家里只有1块大洋,安葬费是由公众募来的。
李启汉,1927年4月15日,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他被称为中共领导工人运动而“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不爱穿洋装,总与工人同吃同住,滚在一起。他爱笑,还总爱操着一口南腔北调,以便接近工人。全部家当就是一条席子、一顶破蚊帐和一条旧被子,随时可以背在身上带走,工作到哪里睡在哪里。
张太雷,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
原名张曾让,字泰来,在投身革命后选择以“太雷”为名,意为“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北洋大学法科毕业,颁发毕业证时他已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毕业证终身未领。他为多位共产国际代表当翻译,是我党出使共产国际第一人。他是广州起义总指挥,身中数弹牺牲在战斗第一线,成为少有的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央委员,遗体不知去向。
俞秀松,1939年2月21日,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遇害,时年40岁。
抗战爆发后,身在新疆的俞秀松倡导所有公职人员捐出两个月薪水,并第一个捐款。倡议得到新疆各族人民响应,两个多月募集的资金就购买了17架飞机和5万匹战马,飞机命名为“新疆号”,投入抗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