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田兴竹)他率先提出建立生态移民示范区规划,开启广西异地扶贫搬迁序幕,他带领团队致力科技扶贫,把论文写在大山深处,被父老乡亲称为好兄弟、真扶贫。他就是扎根毛南山乡26年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天门老乡曾馥平。
见到曾馥平的时候,他正在村民吴海鸥的沃柑果园里指导生产。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三乐村肯福屯村民 吴海鸥 中科院他们科学指导我们种这些农作物,比方说这种果,沃柑,施肥、喷农药这些,就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1994年,作为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专家,曾馥平从湖南长沙来到广西环江开展扶贫工作。回想当初大石山区老百姓的生活,曾馥平记忆犹新。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曾馥平 吃的东西都是些玉米糊、红薯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饮水非常困难。我们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感觉到自己步伐是很沉重的,身上的担子也感觉到压力很大。
就从那时起,曾馥平下定决心要留下来为百姓做点事。经过多方调研和谋划,他和团队提出建立生态移民示范区的规划。他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科技厅、广西扶贫办、环江县委、县政府共同协作,最终建立4500亩的环江喀斯特生态移民与产业扶贫示范区——肯福示范区,这也是全国首个生态移民区。
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过上好日子,曾馥平创新摸索出科研单位加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运转模式。对示范区移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一年搬迁,一年解决温饱,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目标。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三乐村肯福屯村民 刘胜友 蔬菜卖完了又卖豆,豆卖完了又是西瓜,西瓜卖完了就卖板栗。板栗卖完了就水果,所以这是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肯福示范区的成功,为后来环江乃至广西大规模移民提供了决策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将这个首创的科技扶贫成果誉为“肯福模式”。曾馥平还争取建立了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该站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站,一批国家和广西的重大项目先后在环江落地。
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为了解决人为翻耕带来水土流失加剧的问题,曾馥平带领扶贫小组在环江古周村建立退耕还林种草养牛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涉及种草养牛重点户91户,牛舍2770平方米,优质牧草500多亩。如今种草养牛、林药、复合种植等保护性发展模式,已成为环江产业名片。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三乐村肯福屯村民 谭凤仙 他对我们帮助很大,是党的好干部,讲话又真实,喊兄弟,好兄弟,真扶贫(曾馥平)真兄弟。
2020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6.45万毛南族人口同步实现整族脱贫。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曾馥平带领团队开始谋划环江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