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连吃活鱼都替我们想到了!”



武汉商户对复工复产信心十足。图为去年7月,汉街人气已经恢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最后一公里’。”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去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温暖嘱托,犹在耳旁,重视民生冷暖的拳拳爱心如春风吹拂荆楚大地。



去年3月10日起,一场新鲜水产保供战在武汉拉开。图为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职工全力捕捞。(通讯员 董义忠 摄)

“那口鲜味,是抗疫胜利的信号!”

“当时买了两条鱼,不到50元,跟平时价格差不多。那口鲜味,绝对是战疫胜利的信号!”

回想起去年的那一幕,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黄鹂路社区居民王辉仍激动不已。

王辉清晰地记得,那是去年3月13日上午9点,社区群里发来通知:活鱼运输车已到达小区门口,请居民们按楼栋依次下楼排队购买。“真的是喜出望外,完全没想到在疫情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吃到活鱼。”

直到看到新闻报道,王辉才知道,原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牵挂着大家。“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总书记连吃活鱼都替我们想到了!”

江夏区梁子湖水产集团总经理杨少明,也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他说,武汉临江滨湖,活鱼一直是武汉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每年农历新年都是梁子湖水产集团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会将鱼从大湖赶到小湖,集中囤养,准备春节保供。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集团上下措手不及,“受封城影响,打捞缺人手、外销没出路,真是一筹莫展。”

响应总书记号召,为了让市民吃上新鲜的活鱼,去年3月10日起,在省、市防疫指挥部的统筹调度下,一场新鲜水产保供战随即在武汉拉开。梁子湖水产集团临时组织80余人,加班加点连轴转,将每天的捕捞量从5万斤加到了15万斤。政府、社区、志愿者也全都行动起来,顺利打通了活鱼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从那以后,汤逊湖渔场5斤到7斤重的“胖头鱼”,以4.5元一斤的亲民价格直供社区,从出水到入户只需要2个小时。这期间,梁子湖水产集团累计为武汉市民供给活鱼250万斤,还向医院、社区捐赠了3.8万斤。

社区是鲜鱼配送“最后一公里”。武昌区粮道街民主路社区居民舒俊回忆,“当时运输过程会有折损,在社区一停留,活鱼可能就奄奄一息了。”为让400余户居民吃上活鱼,来自武昌区建设局的两名下沉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几块木板、一张防水布,不到半个小时,就把一个近8平方米的简易鱼池搭建完成。

“鱼池是中转站,也是休息站,必须保证鱼活蹦乱跳。”舒俊说,首批团购的4200斤鱼陆续配送到居民手中,每一条都是鲜活的。此后,社区又团购了几批鱼,简易鱼池发挥了有效作用。

据统计,去年2月1日至3月10日,武汉市水产品消费量为3886吨,日均19万斤左右。而从3月11日至4月7日,全市水产品消费量增加至14688吨,日均104.9万斤,日均供应量增长了4.5倍。整个封城期间,共有近2万吨活鱼“游”进了武汉市民家中。



去年3月19日,湖北首批免费复工返岗专列G4318次“点对点”输送1631名荆州人到广东返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百姓冷暖都是总书记惦念的大事

吃活鱼,事虽小,但只要是关系市民百姓衣食冷暖的事,都是总书记惦念的大事。

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湖北以民生为要,保基本、兜底线、解急难,从一桩桩“民生小事”入手,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看财政投入——全省大力压减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用于优先保基本民生,民生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5%以上。

看就业保障——全省点对点输送70万人外出务工,带动717万人跨区域返岗就业,援企稳岗660万个次,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1.4万个;多渠道多方式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看兜底救助——全省更加重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决不让经济下行冲击民生底线。扩大低保范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332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37.4万人次。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成棚户区改造4.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

看医疗卫生——疫情之下,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是重大考验。全省推行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扩大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实施“双分诊、双缓冲”,去年5月起正常医疗秩序全面恢复。常用药和医用耗材价格大幅降低,减轻群众医药负担43.8亿元。

看脱贫攻坚——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全省鼓足干劲,尽锐出战,出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5条”,对贫困劳动力托底安置,加快减贫市场主体复产复工;助力产销对接,通过“国家扶贫832平台”等各大电商平台,推销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易返贫易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及时纳入救助帮扶,防止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全省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荆楚儿女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去年11月13日,竹山县楼台乡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开展“一对一”健康回访和体检。(视界网 陈昌荣 张强 摄)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红火

3月5日,武汉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陈先祥经过行政楼,发现一株对节白蜡已鼓起芽包,即将吐出新绿。在肺科医院,这株对节白蜡被称作“同心树”。它是去年援鄂医疗队离开前,与武汉同行共同种下的。

肺科医院是武汉首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在全国11支援鄂医疗队的支援下,成功打赢了武汉保卫战。

“疫过天晴,有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更有信心守护湖北百姓健康。”陈先祥介绍,去年以来,该院开设中医科,使中医药参与到了院内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中,有效纾解了广大患者的病痛;还成立了全省首个肺结节多学科联合管理工作室,对CT都看不太清楚的微小结节精准判断。

总书记的牵挂,已然化成湖北民生保障的不竭动力。

武汉在读高中生小军(化名)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后,去年9月以来连续3次通过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线上复诊,药品均快递到家。疫情以来,武汉市第一医院迅速上线互联网医院,开设线上科室38个,上线医生518名,提供在线电子处方与药品配送服务,开通重症在线处方,极大保障了疫情期间患者用药需求。一年来,其线上问诊总量达到94741单,开具处方总量39007个,配送药品合计31270单,不仅满足了武汉市患者需求,还覆盖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与4个直辖市。

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东山村,原贫困户尹晟的母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领养了30只鸡,自家孵了20只,按每只150元算,全年共增收7500元。”

尹晟今年39岁,幼年摔伤落下癫痫,丧失基本劳动能力,日常生活由年近80岁的父母照顾。“销路不愁,帮扶队帮忙在网上卖,价格还高些!”尹晟的母亲说,工作队给每户送了100元饲料,鸡蛋和土鸡都由他们上门收走,有大家的热心帮衬,她对尹晟的未来生活也放心。

“疫情之后,我们的生意一定要做得比以前更红火。”去年4月下旬,武昌昙华林重新开街,商户张家顺毅然选择了坚守。他说,总书记来武汉让他无比振奋,对复工复产信心十足。彼时,街上游客虽然稀少,但张家顺决心尝试直播带客。“3个小时,有300多名网友在线交流,效果非常好。”

如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磨扬工”“解忧咖啡”咖啡屋、“汉绣艺社”工作室等相继开通直播,送券送优惠,纷纷为昙华林打call,这里的人气已经恢复。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吴纯新 余瑾毅 通讯员 张全录 喻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