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今年恰逢“十四五”开局,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将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引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企业报》再次独家专访多地书记/市长,听他们畅谈如何开篇谋局“十四五”,以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及营商环境等新规划、新思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干劲、传经验、启智慧、聚心力。本期推出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天门市委书记庄光明。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一系列新要求。能否描绘一下,贵省/市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蓝图?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新目标或新规划?
庄光明:“十四五”时期是天门市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天门市将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发展目标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融入城市圈、建设示范区、晋升百强县”,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四化同步”示范区,晋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面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
良好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金字招牌。天门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口,今年1月制定出台了《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一是“三减”促项目建设提速。全力减环节,对招商引资类项目,完善区域性统一评价,运用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缩减项目报建程序。全力减时间,缩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在省要求的“80、60、40”基础上压减至“75、40、35”。全力减次数,通过局长“驻窗”领办、百人“跑腿”代办和党员干部“入企”帮办,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二是“三快”促市场环境提质。坚持承诺“快兑现”,树牢“谨慎承诺、痛快兑现,新账旧账都认账”的理念,确保各类承诺快速兑现。坚持政策“快落地”,畅通政策传导机制,明确政策落实责任主体和牵头单位,推动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快速落地见效。坚持投诉“快处理”,深入开展“十优满意单位”“十差不满意单位”双评议活动,对不满意事项第一时间调查处理。
三是“三零”促企业减负提效。全面清理违法违规中介服务项目及收费,对乱收费做到“零容忍”;推进纯信用+纯线上模式,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实现贷款“零等待”;工业投资、重点商贸和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享受市级行政审批“零负担”。
记者:随着疫苗的出现,全球疫情已趋缓。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国内中小企业恢复元气尚需时日,在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任务中,今年又有哪些新规划?
庄光明: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是守住“经济生命线”。天门市将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突出技术改造。出台支持政策,实行领导挂点重点技改项目工作机制,将全市304家规上工业企业分类造册、因企施策、分批推进,确保在三年内全部实施一轮技术改造,培育更多“单项冠军”“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二是突出科技赋能。支持企业拥抱物联网、人工智能,大力实施“万企上云”和“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力争今年新增8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总数达到50家。三是突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今年银企对接金额达到14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担保费补贴机制,将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记者:新形势下,区域招商引资工作已从比拼优惠政策转变为比拼区域产业配套优势招商。2021年或未来几年,贵市重点招商引资的产业或项目有哪些?有哪些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在加强这些重点产业/项目集群方面,当地有哪些独特的区位资源禀赋或产业配套优势?
庄光明:天门市始终坚持工业引领、产业强市、项目突破,主要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五大新兴产业,机电汽配、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模塑、智能家居两大产业集群,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打造全省半导体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部智能家居之都、华中地区模具制造中心、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全产业链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湖北省重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中部地区重要品牌服饰生产基地、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园。
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配套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武汉天河机场1小时车程,已形成“四高”(随岳高速、武荆高速、沪渝高速、武汉外环高速)“三铁”(长荆铁路、汉宜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两水”(汉江、汉北河航道)综合交通格局。同时,沿江高铁已确定在城区设天门北站,计划年内开工。武天宜高速公路也将启动建设。
二是产业集聚度高。建设有天门高新园、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皂市工业园、小板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围绕重点园区发展主导产业,全市现有以芯创半导体、鸿硕精密电工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徐工环保、天门纺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以科豪门业、莎丽卫浴为代表的智能家具产业,以稳健医疗、柏兴万国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通威新能源、追日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三是要素保障有力。人力资源充沛,全市熟练工人多达40万人,天门职业学院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技能培训;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实行“标准地”出让,可以有效满足各类企业用地需求。
记者:产业链的完整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和竞争力重要的因素。“十四五”期间,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搭建、补链强链固链等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或新规划?
庄光明:“十四五”时期,天门市将围绕产业链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今年,我们研究制定了《天门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实行“一个产业链条、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张招商图谱、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将通过引育并举建链、精准招商补链、技改提能强链、配套服务稳链,大力推进纺织服装、医用防护用品、生物医药化工、智能家居、模塑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汽配泵阀、电子信息10条产业链建设,着力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产业生态体系,推进产业链持续稳定发展。(本报记者 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