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降雨今起消退 北方主汛期雨水不断

近期,中国入汛后的主雨带呈南北摆动之势,眼下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强降水又将告一段落。根据气象预报,随着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的强降水将消退,而北方地区未来降水将逐渐增多,各流域也正在部署工作,以应对接下来的汛期。

7月27日,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和长江交汇处的水面上腾起缕缕云雾,呈现泾渭分明的两色景观。 张玉 摄

长江中下游降水今起消退 部分河段仍高位运行

虽然江淮、江南等地的暴雨还在断断续续地下,但整体而言,随着雨带北抬,这种骤雨不停的日子终于要有所转变了。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以及攀西地区局部有大到暴雨,上述地区累积降雨量3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江南、华南等地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29日之后,主雨带将北抬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江中下游强降雨天气趋于结束。

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入梅比常年偏早,流域内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梅雨期之长、强降雨过程之多、累计降雨量之大,历史罕见。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实况分析监测,流域面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1500毫米,最大日降雨量超500毫米,极端性极强。

截至7月28日,国家防总已经维持长江、淮河防汛Ⅱ级响应17天。据报道,全国仍有85条河流超警;17条超保证水位河湖集中在湖北、安徽;而3条超历史水位的河湖全在安徽。

虽然长江中下游的强降水要结束了,但长江上游仍有较大来水。应急管理部28日发布未来三日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称,长江、淮河流域仍有多处河段处于高水位,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仍需严加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和江河湖库堤坝险情。

资料图:7月22日,河南省漯河市遭遇强降雨。强降雨导致漯河市部分路段积水严重。漯河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雨带北抬!北方主汛期迎降雨“车轮战”

雨带北抬后,北方的天气形势也将出现转折,“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到来,让雨水明显增多。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华北、东北地区等地多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降水分布不均;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等地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分析,预计8月2日之前,北方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整体不强;8月4日前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等地可能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这两轮降雨过程中,黄淮、华北、东北地区大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80毫米;其中华北中部、东北地区南部部分地区累积降雨量可达100~180毫米。

再将目光放到更长远的时间,未来11-20天(8月7-16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华南等地累计降雨量有40~70毫米,部分地区有80~150毫米,华南沿海局地可达200毫米以上;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时段为8月10-12日和15日前后。

中央气象台分析,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是华北地区一年中降雨最多、最集中,且强度最强的时期。以北京为例,从北京观象台的历史资料来看,“七下八上”这段时间北京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短短20天中降雨占了全年降水量的23.7%,是全年降雨的集中期。

严阵以待!北方各流域部署防汛工作

由于“七下八上”期间北方地区降水强度大,因此这期间也极容易发生洪水。据气象资料分析,北方大洪水80%都集中在“七下八上”这一时期。

中央气象台分析,今年主汛期全国降水将总体偏多,东北地区七八月份降雨会增多,松花江等江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海河局部地区盛夏可能发生集中性强降雨,不排除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性。

当前,海河、黄河、松辽流域已进入防汛最关键时期。国家防总24日检查海河、黄河流域防汛备汛工作,要求北方重点地区防指要全面排查中小河流、水库、尾矿库、蓄滞洪区、穿堤建筑物、城市内涝点等重点区域风险隐患,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措施。

不久前,哈尔滨突降暴雨的消息一度上了热搜,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松辽流域。据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消息,截至7月27日,黑龙江全省江河水势总体平稳,江河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与历年同期相比,松花江干流整体偏低1.17~2.7米。

黄河山西段防汛工作正在部署进行中。据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山西发布”消息,当前的工作重点在于要确保滩区1.6万生产生活人员的安全,对可能遇到洪水威胁的群众逐一排查登记,防汛知识和撤退预案要宣传到户、告知到人;同时注意汾河入黄口可能发生的顶托、倒灌,并做好应急预案等。

海河水利委员(海委)会近日对漳卫南河系防汛备汛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从防洪工程基础看,漳卫河系卫河行洪能力未达标,部分堤防建设标准偏低,工程病险老化问题突出,蓄滞洪区启用难度大,河口淤积严重,防洪工程体系短板突出。

对此,海委要求有关部门、单位着力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的要求,对直管水库水闸、河道堤防等加强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和整改措施,全面消除度汛隐患。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