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探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P3实验室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迎新街100号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南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孙嘉玮摄  

6月21日晚上21时29分,位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南区的负压帐篷式移动P3实验室灯火通透。

结束了长达4个小时的检测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助理研究员朱闻斐在P3实验室缓冲区脱防护装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荆培轩摄  

结束这一天的检测工作,36岁的助理研究员朱闻斐脸上写满了疲惫。她吃力地、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装备,额头留下红红的勒痕,汗水浸透了工作服。

“在里头待了多久?”“待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没时间去想,大概差不多快4个小时吧。”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体验?”“跟上学时答卷子一样,就是不断地清点、灭活,清点、灭活,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其他的啥也不去想。”

“出来之后什么感觉?”“有点累,但感觉呼吸好顺畅。”

“为什么衣服都湿了?”“全是汗,外面开了三个空调,但里边还是热。”

“一周轮几次?”“两天轮一次。我还算好的,好些同事都是干到凌晨或深夜。”

“为什么能给你排白班?因为你刚有孩子是吧?”“孩子还小,大家照顾我。”

“在里头一干就是4小时,价值在哪里?”“能够为抗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吧。比如说我们每检出一个阳性,就可能防止这个病例传染其他人。”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工作人员在P3实验室全神贯注清点样本。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荆培轩摄

核酸检测,是确诊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重要的依据。每日疫情公布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只是分子。作为核酸检测员,朱闻斐和同事们筛查的是分母。他们是与病毒接触最频繁的人,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第一时间完成检测,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基础。早一分钟找到阳性的病人,就可能减少一连串的病毒传播者。”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说。

为了扩大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效率,在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的第二天,病毒病所在离新发地较近的该所南区一楼大厅迅速搭建起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标准。所有设备在五个小时内安装调试完成,当天下午便接收样本开展检测。20余名团队成员有序排班,形成严密的工作流水线。采集的鼻拭子、咽拭子样本一到,便送入P3实验室清点核对,生成实验检测号,再灭活、分装。为确保无误,受检者姓名、编号和实验检测号要反复核对三次以上,随后进入P2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P3实验室带有高效过滤器的抽风装置,通过安全柜出来的空气经过它再过滤一道,再出来的空气是非常安全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荆培轩摄

P3实验室主要由缓冲区、负压单元、生物安全柜三部分组成。病毒病所所长助理张勇介绍说:“为防止实验室操作的病毒对环境造成污染,P3实验室设有双重保护:一是生物安全柜带有高效过滤器,所有的操作在生物安全柜中完成,安全柜外的空气理论上都是安全的;二是带有高效过滤器的抽风装置,通过安全柜出来的空气经过它再过滤一道,再出来的空气应该说是非常安全的。由于高效过滤器使P3实验室室内形成负压,实验室帐篷在外面的高压下都是往里头凹的,里面的空气也不会自然流动出来。”

P3实验室缓冲区的一侧有一些小孔,它确保了负压单元空气的不断更新以及里面的含氧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孙嘉玮摄

在P3实验室缓冲区的一侧有一些小孔,确保了负压单元空气的不断更新以及里面的含氧量。“人要是长时间在负压的环境下会很不舒服,所以每个检测员背后都背着一根呼吸装置,一个是让负压变成正常压力,另外一个是确保他呼吸到的空气是经过高效过滤的。”张勇介绍说。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前进的方向。据武桂珍介绍,病毒病所此前先后携带负压帐篷式移动P3实验室转战绥芬河、哈尔滨、舒兰等地。自6月12日在北京启动以来,P3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单日最高样本检测量达6000余份。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 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