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芬正在操作转运车尾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鲁腾摄)
3月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截至3月3日,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疫情前50吨/天提高到了261.7吨/天。
医疗废物处理被视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那这些医疗废物是如何进行安全处置的?
3月8日,记者探访武汉汉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氏环保")运营的武汉市有害废物焚烧处置中心——疫情前武汉市唯一具备资质处理医疗废物的专业机构,直击医疗废物清运处置全流程。
抵达医废处置中心,石以银准备卸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摄)
6800个转运桶保证医废全程"不落地"
护目镜、N95口罩、防护服、双层手套、防护靴……中午12时50分,石以银和陈小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驾驶着医疗废物转运车从位于汉阳锅顶山的处置中心驶出。这是他们今天收运医废的第二趟,目的地是10多公里外的武汉市第一医院。
据介绍,疫情期间,汉氏环保投用了26台医疗废物转运车,97名工作人员在岗,其中包括30名转运人员。可以说,除了医护人员,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群体之一。
20多分钟后,转运车抵达武汉市第一医院二号楼。印有医疗废物标识、装满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桶已经经过院方消毒,整齐摆放在医废暂存处。石以银和陈小芬下车放下汽车尾板,将车厢里已经清洗、消毒后的36个空桶卸下;再将36个装满医废的垃圾桶2个一摞依次用手推进车厢内。
医废桶里都有些什么?汉氏环保副总经理吴浩介绍,一般医疗废物包括防护服、输液用品、手术器械以及手术后的残余物等,分为药物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和感染性五大类。疫情之前,医院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是分开的。但疫情期间,定点医院产生的所有垃圾都要按医疗废物处理,包括餐盒、床单、被褥等。
汉氏环保控制室,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摄)
吴浩透露,作为疫情前武汉市唯一一家具备资质处理医疗废物的经营单位,该处置中心每天正常收运量在1700桶左右,处理能力为每天50吨,已经是满负荷运转;疫情后,每天收运处置医疗废物的桶数增至2300桶左右。
"桶数增加是因为医疗废物的成分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吴浩解释说,以前的每桶医废的重量在30公斤左右,现在有的只有15公斤左右。这是因为防护服、床单等医疗废物虽然不重,但体积大,比较占地方。
据介绍,最高峰时,汉氏环保清运范围覆盖了武汉市80多家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以及少量生物公司、社区医院。2月20日后,随着疫情变化,大量患者治愈出院,目前该公司专门负责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等在内的30多家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医废清运工作。为了保证医废不落地,该公司最多时有6800个医废桶投入循环使用。
石以银将医废桶送入上料电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摄)
1150℃高温焚烧
下午2时许,将医废桶全部放进车厢后,石以银和陈小芬互相喷洒了消毒水进行全身消毒后才进入驾驶室。
20多分钟后,回到焚烧处置中心,进入厂区前,石以银再次走下车,拿着消毒水对转运车车身、车轮进行喷洒消毒。据介绍,在医废转运的每一环,他们都要进行充分消杀。
驶入厂区后,已经有4辆转运车正在等待卸货。只见转运人员放下转运车尾板,将医废桶拉出车厢,推进上料电梯中。吴浩介绍,这些医废桶将直接送到2楼和3楼的医废暂存平台,再由提升装置提升至加料口,自动将转运桶翻转,医疗废物直接倒入焚烧炉焚烧,随后空桶会自动卸下,进行清洗消毒后再投入循环使用。
"我们采用的是热解气化技术,在焚烧炉中,经过1150℃的高温进行焚烧,可以有效消灭废物中的病毒。"吴浩介绍,高温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将经过重金属检测合格后,作为一般的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焚烧产生的飞灰将进行固化后送至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置。
汉氏环保厂外显示的焚烧炉温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摄)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有害气体,吴浩说,在进入布袋除尘器前已加入活性炭、消石灰等物质进一步吸收拦截。"烟气排放方面,生态环境部门24小时在线监测,疫情期间我们所有的排放指标都是达标排放。"
医疗废物进入焚烧炉后,石以银和陈小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去将转运车进行彻底消毒,再开始下一趟的转运工作。
石以银告诉记者,从1月份至2月初,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长达12至15个小时,最高峰时每天要转运4趟,也就是144桶。"现在好一些了,一天3趟,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
"很累,之前医疗垃圾太多了,刚开始我们还是有点怕的,但怕归怕,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都是非常棒的。"陈小芬从事医废转运工作已经12年了,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坚守在一线。"我们也是武汉人,只能靠自己来坚守。我也要为我的家乡做点贡献。"陈小芬说。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