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在基层的“志愿红”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计报酬,不惧困难和危险,夜以继日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就是活跃在战“疫”一线的志愿者们。

在石家河镇,就有这样一批可爱可敬的志愿者群体,他们是退役军人、是大学生、是打工者、是创业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成为基层里那抹亮眼的“志愿红”。
3月4日,记者来到石家河镇,了解这些志愿者背后的故事。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在石家河镇福利院,院子内外静悄悄。4名退役军人正在此值守,他们的年龄全都在50岁以上,党龄超过30年。自2月18日参加战“疫”以来,他们先在石段路卡口负责疫情防控,后来又来到福利院值守,没有一天间断过。
疫情发生后,53岁的程晓明主动请战抗疫一线,他患有严重的痛风,却依旧每天值守10多个小时,有人建议他回去休息时,他婉言拒绝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在国家有难,人民有难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程晓明说。
福利院的老人们自由惯了,面对突如其来的限制,一些老人起初并不习惯,程晓明和其他志愿者一方面做好宣传劝导工作,一方面尽量为老人们提供细致的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月28号,福利院一位80多岁的老爹爹因病急需购买丹参片,程晓明了解到情况后,骑着电动车跑遍了镇区药店,终于为这位老爹爹买来了药。
除了程晓明,在此处值守的还有李国平、聂胜中、陈松元,他们有的患有高血压,有的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每个人都是克服了困难坚守在抗疫一线,“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一句话道出他们的共同心声。

守好“北大门”
石家河镇石北村位于我市与京山市交界处,守好这道门,关乎广大群众的安全。
“我上,我年轻。”“我经验丰富,我上再合适不过。”面对这一重要任务,村民纷纷站出来,主动请战在这一卡口进行疫情值守。最终,该村确定3名村干部带领9名志愿者日夜值守在卡口上。
今年40岁的杨文波是10组村民,在东莞市经营一家模具加工企业,是一名党员。春节前夕他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农历正月初四开始,杨文波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卡口上为来往车辆登记信息、消毒,为驾驶员和乘客测量体温,“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困难面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杨文波说。

村党支部书记姚南昌介绍,志愿者们在卡口值守之余,还协同村干部一起,承担了全村27个组的消杀、测量体温、防疫知识宣传、生活物资采购配送分发等工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一抹“志愿红”,闪耀在古镇,成为抗击疫情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石家河镇共有2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18岁,分布在全镇24个村和居委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