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凌晨2时许,一阵急促的铃声将正在打盹的徐炳方惊醒,杜场村13组有发热病人需要接送。穿好防护服,他迅速驾驶急救车驶入茫茫的夜色中……
徐炳方是九真镇卫生院的卫生监督协管员,主要负责全镇“四类人员”的接送、转诊工作,参与疫情防控以来,他始终保持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临危受命 主动扛起护送任务
护送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危险程度不亚于一线接诊医生,然而,徐炳方没有退缩,他主动承担起了这一任务。
今年已经51岁的徐炳方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2001年从部队退役后,他被安排在在九真卫生院工作。卫生院院长郑文兵说,他平时在工作中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总是冲在最前面。
为了方便接送各类人员,徐炳方吃住都在卫生院,全天候待命,手机24小时不离身。面对紧张、高压的工作,他说:“我身体好,扛得住,一天睡上四五个小时就够了。”
换位思考 他将委屈吞进肚子
2月2日深夜,徐炳方接到任务,到中万村接一名发热老人到九真卫生院检查。老人下身瘫痪、行动不便,儿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家里没人照顾。
徐炳方冒着感染的风险将老人抱到车上,安置妥帖,虽然疲惫,但一路上他精力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怠慢。回到卫生院时天已泛白,他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推送至发热门诊,然后等待下一个任务。
有时,接送任务也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遇到群众的不理解。2月12日,徐炳方接到任务去接何场村6组的两位老人到卫生院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两位老人通过大数据比对出曾与确诊患者同车,属于密切接触者,按政策要求需要取样检查。
当他赶到何场村时,两位老人不仅不愿意配合,认为村干部是“告密者”,而且对徐炳方百般刁难。面对老人的不理解,徐炳方耐心开导,“检查是对你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最终得到了两老的配合。徐炳方说:“得了病谁心里都不舒服,我们要换位思考,如果人人都对患者或疑似病例心存芥蒂甚至歧视,那工作就难做了。”
大疫当前 他舍小家选择大爱
大年三十至今,徐炳方一直坚守一线,截至2月17日,他已经累计接送“四类人员”300余人次,转诊250余人次,日均行驶里程约300公里。
面对记者采访,徐炳方提得最多的就是“责任”二字。他说:“这是战争,怎么可能轻松,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冲在一线,打赢疫情阻击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然而,在徐炳方心里却深藏着对家人的愧疚。他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正月初二再度发病,上吐下泻,生活难以自理,由于妻子也要上班,他只能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卫生院,在工作之余进行照顾。
大疫当前,更彰显党性修养。“关键时刻,必须有人来顶上。”徐炳方说,在这场与疫情的斗争中,和一线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他相信这场战斗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