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马上又要进病房了。”对卢丽君的采访,时间有些赶。
“病房就是战场,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了一点点向希望靠近。”在采访过程中,卢丽君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卢丽君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B区三楼护士长。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她也是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
有人说,逆行的人,不是不知危险与艰难,而是源于信念与责任。在这场逆行的路途中,卢丽君用她的这份信念和责任,让每一处都温暖有光。
责任如山
1月26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当日起,市妇幼保健院停止接受常诊患者,被征用为发热隔离定点医院。那天,卢丽君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
办理出院、结算费用、给患者解释、准备物资、收拾病房,虽然忙碌,但卢丽君带领同事们在短短几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前期准备。
据统计,该院每天收治疑似患者在五十人左右,这些患者全部是在我市发热门诊做完CT后高度疑似转来隔离观察治疗确诊的。这表明,卢丽君和护士们的医疗护理任务非常繁重,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留观患者需要采集咽拭子。”院领导指示。
咽拭子标本采集属于高风险护理操作,需要和病人近距离接触,采集量大,采集时间长。“我来吧。”卢丽君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了这份棘手的任务。
核酸检测的准确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咽拭子标本。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卢丽君在培训会上认真听、用心记,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出错。在第一轮值班的8天时间里,她一个人成功采集咽拭子200多人次。
“只要进了病区,看到病人的痛苦和无助,我们所有的恐惧都会抛之脑后,只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卢丽君说,有位70多岁的老人刚送来时病情很不乐观,已经无法正常大小便。每天,卢丽君进病房第一件事就是帮他处理大小便,更换床单,帮忙端茶倒水、送药喂药。老人吃不下饭的时候,她还会给他冲杯牛奶,鼓励他吃点青菜水果。
几天后,老人的病情有所缓解。“真幸运,遇上了你们这么好的护士。”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慢慢的,大量的发热病人来到该院发热门诊,让人揪心的是,有的还是几岁的孩子。为了和病毒抢人,卢丽君和大家日夜坚守。每天,汗水浸透了她的防护服,雾气在眼罩里结成了一滴滴水珠,但她从来没想过退缩。
她说,这是她的责任。
忙而温暖
卢丽君性格温和,待人亲切,从事医护工作已经22年,早已习惯了忙碌的日子。
之前在妇产科工作,现在被临时抽调到感染区,“没想到,和平时比起来,工作量翻了几倍。”卢丽君说,“护士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端茶倒水、送食喂药、给氧雾化,还要身兼护工、家属、心理医生等角色。”
虽然工作量大,但大家都无比团结、相处愉快。
每天,大家会互相帮忙穿防护服,穿好后,还会帮着彼此仔细看一遍,是不是裹严实了。穿上防护服后,有时候走路,心急步子快,鞋套就掉了。同事看到会马上喊住你,让你赶紧换新的再套上。
“虽然大家穿着严实的防护服,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有时治愈,时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名言在这个抗击疫情的战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作为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治疗就能达到效果,还依赖于细致耐心的心理疏导。
卢丽君说,以前病人在医院看病、住院,家人都在旁边,说个话、拉点家常就不害怕了。现在家属不能陪,护士就成了病人的家属。我们和他们说话,他们会觉得很安心,心情也会好很多,更愿意治疗了。
十几天前,有一名产妇情况危急,因为有武汉接触史,发烧咳嗽多天,初步诊断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不得不提前剖腹生产。在医护人员的救治下,产妇顺利产下一名男婴。
安全起见,宝宝在出生后就与产妇分开隔离。还未感受到初为人母的喜悦,就被迫与孩子分离,产妇内心十分痛苦。卢丽君每天细心照料产妇,给她加油打气,还托朋友帮孩子买了纸尿裤、奶粉、帽子等婴儿用品,这才让产妇又打起了精神。
“卢护士长,我想叫您一声姐,您的细心和耐心让我在这个特殊时期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感谢您。”如今,产妇和卢丽君像朋友一样经常聊天。
看着平安健康的母子,卢丽君觉得,一切都值得。
使命光荣
被问及是否担心个人感染,卢丽君的回答让记者颇为意外。
“我完全不怕,我经常跟同事们开玩笑说,感觉自己强壮如牛。”说完这话,卢丽君还大笑起来,“因为我们对疾病是有认识的,也知道怎么做科学的自我防护,相关工作做得也很到位,所以没必要害怕。”
卢丽君说,经历了此次抗击疫情的工作,她对自己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她觉得,作为医护人员,有专业的素养,才能帮助病人康复,这是一种使命。但经历了这次,她觉得医护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荣光。
“看到病人被治愈出院,内心涌出的那种喜悦是无法言喻的。那一刻,觉得自己无上光荣。”卢丽君对记者说。
提到后方的家人,卢丽君更是开心,“我家里是医学世家,父母、丈夫、公公都从事医护工作,都很体谅我,叮嘱我保护好自己,放心在一线和大家一起打好这场仗。”